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借鏡輪狀疫苗和腸套疊的關係 醫:疫苗上市後監測很重要

2021/08/27 18:03

醫師表示死因與疫苗是否有相關性,切勿主觀判斷;圖為情境照。(資料照,記者洪美秀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陸姓作家在施打完國產高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後隔日死亡,經過解剖後發現為主動脈剝離引起休克,指揮中心認為死因與疫苗無關;基隆市40歲女性死亡個案也出現主動脈剝離現象。醫師表示,雖然目前無法確定死因與疫苗的相關性,不過也不要過於主觀的認定某些事不會發生,並以小兒輪狀病毒疫苗施打後出現腸套疊副作用為例。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在臉書粉專「BillyPan 潘建志醫師」發文提到,小兒輪狀病毒疫苗RotaShield於1998年8月上市,在陸續施打一年後,研究人員於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發現腸套疊個案數目異常增加,總共發現15例個案,因此研究人員比對在未施打疫苗前,同一段時間內的腸套疊的個案數,發現相比於打完疫苗後,發生腸套疊的機會增加了4倍以上。

潘建志提到,起初沒人認為RotaShield疫苗會與腸套疊症狀相關,加上第三期實驗的數據中,1萬人僅有2例腸套疊案例,因為在統計上未達顯著,只被認為是巧合而已。不過隨著媒體的報導,許多案例被發掘出來登錄進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中,使得美國CDC慎重考慮,將RotaShield疫苗在1999年10月下市回收。

根據後續的研究發現,小兒輪狀病毒疫苗所引起的腸套疊副作用,較易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嬰兒身上,為了避免腸套疊副作用的出現,爸媽必須依照時程完成接種,並且不能補打。目前台灣有兩種不同廠牌的小兒輪狀病毒疫苗,分別是兩劑型的羅特律(Rotarix),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24週接種;以及三劑型的輪達停(Rotateq),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32週接種。

潘建志透過RotaShield疫苗的例子說明,當初認為與疫苗無關的腸套疊症狀,事後經過研究顯示,的確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並說:「由於醫學上還有太多不懂的事情,任何細微的訊號都不能放過,實證為王。」最後也提到,疫苗是給予健康的人所施打的,許多罕見副作用都要經過大量接種才會出現,因此疫苗上市後的監測非常重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