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千芸
「下背痛」是指背部肋骨以下至臀部區域的疼痛或肌肉緊繃僵硬,造成下背痛的常見原因有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症、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等,其中又以肌肉拉傷為大宗。根據統計,大約有8成的民眾有過下背痛的經驗,長時間久坐久站或是勞力工作者都是好發族群,多數在經過適當的休息及治療後疼痛可獲得緩解。
60歲的陳先生,工作以體力勞動為主,近半年來經常飽受腰痠背痛的困擾,稍有不慎,痠痛往往持續數天,甚至半個月。自行使用痠痛貼布效果有限,西醫檢查未發現明顯的骨骼異常,因而尋求中醫協助。
推動氣血運行 緩解瘀滯不適
中醫將身體的疼痛症稱作「痹證」,大多是因為氣血瘀滯所造成,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透過針灸治療可有效地推動氣血運行,緩解因瘀滯所引起的疼痛不適。醫師會根據不同患者的症狀給予相應的治療模式,像是在下背痛的針灸治療上,常用的穴位有腎俞穴、大腸俞穴、胞肓穴、秩邊穴、環跳穴等,會根據不同的狀況選取適合的穴位施針。在治療過程中無需使用藥物。
有下背痛困擾者,平時要保持正確良好的姿勢,坐姿時可用腳踏墊、腰墊加強輔助,避免固定同一姿勢過久,以減少腰部的承重負擔。
平時應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適度地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強化腰背部及腹部肌肉,增加髖關節活動度,再搭配上每週2-3次的中醫針灸調理,可有效減少傷害與疼痛的反覆發生,甩開疼痛困擾。
(作者為安平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