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捷/台南報導
民眾對於巴金森氏症的印象,多半局限於運動功能障礙,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佳維說,其實徵兆不只是運動障礙,疲倦、失眠甚至長期便秘,都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前兆,尤其長期便秘的問題,印證「腸腦軸」對巴金森氏症的假說。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的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與大腦控制精細動作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有關。人們對於巴金森氏症的印象,大多局限於典型的運動功能障礙,例如肢體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然而在之前可能已有長期便秘、疲倦、憂鬱、焦慮、失眠等非運動功能障礙問題,即使頻繁求助腸胃科、身心科、骨科等,症狀都無法改善,卻恐導致延遲確診。
一位60多歲林先生2年來右肩痠痛,以為是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而幾次就診骨科,但治療都沒成效,直到骨科醫師發現林男的右手常輕微顫抖,轉往神經內科就診,才發現是巴金森氏症。醫師問診得知,林男反應、動作越來越慢,睡眠不穩,寫字也不靈活,經過藥物治療後,其右手抖動就改善很多。
醫︰印證「腸腦軸」假說
李佳維指出,巴金森氏症除運動性功能障礙之前,可能已有便秘、疲倦、焦慮、失眠等前兆,其中便秘問題在許多患者身上發生,其中機轉是涉及醫學界曾證實的「腸腦軸」。
「腸腦軸」是腸道和腦部間有雙向溝通的管道,研究發現,腸道的菌落會影響腦部運作。延伸到巴金森氏症的問題上,巴金森氏症是腦部疾病,有一假說認為,巴金森症是因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間接導致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進而影響腦部運作。
李佳維指出,不會因為便秘而造成巴金森氏症,但基本上,有些巴金森氏症的病人在便秘症狀上,會比手抖、肢體僵硬等症狀更感困擾。提醒民眾,如果自我觀察懷疑罹患巴金森氏症時,應速至腦神經內科就醫接受診斷,切莫因為焦慮而到處求診,呼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症狀減緩,才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