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年輕型失智症 腦部退化快過老人

2017/09/16 06:00

▲徐榮隆醫師(左2)和家屬郭秀麗(右)希望《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讓大眾更認識什麼是年輕型失智症。(記者譚偉晟攝)

記者譚偉晟/台北報導

許多人對於失智症的認知仍停留在高齡長者才會發生,但台灣失智症協會提醒不可輕忽「年輕型失智症」的問題,尤其是此類患者的發病年齡是在50歲到60歲之間,主要是家中經濟支柱,一旦發病會讓家人頓失依靠,且面臨更大的照顧壓力。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郭秀麗昨天分享親身經歷表示,她先生51歲時突然變得很沉默、怕生、不會主動寒暄,與過去活潑有禮貌的樣貌完全不同,因為反差太大,所以她陪先生就醫,當時醫師完全無法把她先生和失智症聯想在一起,以為是憂鬱症和躁鬱症,可是先生吃藥後狀況並未好轉,郭秀麗上網查資料,才發現先生有許多症狀與失智症相似,進一步與醫師確認才發現是年輕型失智症。

郭秀麗昨天說,後來先生更常常出現令人尷尬的舉動,像是插隊、撿地上的菸抽等,讓她當時在照顧丈夫時壓力非常大。

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徐榮隆指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要比發生在高齡的失智症患者更常出現性情的變化。一般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主要發病年齡在50多歲,但也有30幾歲就發病的個案。

50到60歲發病 家人照顧壓力大

由於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腦部退化更快,同時發病的時候往往是患者正處於職涯高峰的年紀,因此一旦發病就會對病患家庭帶來相當大的生活衝擊。

郭秀麗就提到,一開始其實有尋求民間照顧機構協助,但不管是日照中心或是老人照護中心,都以她丈夫「太年輕、不好照顧」的理由拒絕,讓她昨天說著說著就不禁落淚。

為了讓社會大眾對年輕型失智症有更多了解,台灣失智症協會特別邀請家屬和專業人員共同著作《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同時協會也在台北市泰順街成立了「YOUNG記憶會館」,要協助目前社會救濟資源較不足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