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因應藥品短缺現象,外界疾呼健保藥費管控要檢討,健保署今日到健保會報告未來規劃,針對外界最關注的指示藥是否退出健保給付部分,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將從三方面著手,包含先盤點臨床必要用藥、釐清是處方藥也是指示藥的「雙證」用藥,以及修法讓必要清單合法納入健保給付。
健保署今日到健保會報告「藥費管控策略及檢討」,包含藥費超出支出目標值之原因檢討、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之作業程序與核價原則及新藥引進後之檢討等。
蔡淑鈴指出,國內藥費占健保醫療支出比例達到27%、28%,與國際相比都是偏高,回過頭要檢討合不合理,「價量」問題就是關鍵,要進一步從單價乘以數量層面分析。
在藥品單價方面,目前健保給付1萬4千多種藥,有一般價格的藥,也有昂貴價格的藥,一個藥的生命週期依專業期、過專利期等不同分類,其中較爭議的是指示用藥,主要是「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不給付,即使已經從早期1300多項降至現在800多項給付,但外界認為要再更加速面對。
蔡淑鈴指出,目前指示藥一年健保支出約20億元,管理擬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先盤點臨床必要的用藥,了解用多用少的藥,像是兒科醫學會也多次來函指出,兒科用藥很多是指示藥,基於用藥安全,不建議12歲以下兒童直接買藥吃,因為劑量差距影響很大;其次,與食藥署釐清「雙證」用藥,就是同時是處方藥也是指示藥的數量,以及認定與歸類方式;再來,一定會留下一定指示藥繼續給付,但為免看起來於法不合,因此將修法讓其「合法」,用藥不要有顧慮。
至於數量控管,要將浪費的部分減到最低。蔡淑鈴指出,主要就是醫師處方的量,可經由雲端藥歷把關減少重複用藥,同時進行資訊回饋,就是利用同儕比較分析找出不必要或異常用藥情形,回饋給醫療院所管理。此外,有些指標異常透過每月抽審,經專家確認不合理,也會進行核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