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不小心受傷,只要正確的使用外傷用藥及敷料,簡單的傷口其實就可以自行包紮處理,也能減少傷口的不適以及降低傷口的感染機會。對此食藥署介紹市面上常見的外用藥,同時提醒民眾在消毒傷時,一定要注意藥品的保存效期,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食藥署表示,外傷用藥包括外傷藥水及外傷藥膏,外用敷料則是分為一般敷料及特殊敷料。同時針對這四類外用藥做出分析。
外傷藥水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外用藥水以優碘及白藥水為主。優碘可做為較深層的消毒使用,但因為殺菌效果較強,可能會抑制傷口的組織生長,因此在使用優碘時,建議讓優碘在傷口停留30秒到2分鐘後,就使用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清洗乾淨,避免傷口染色。
白藥水除了殺菌的成分之外,還含有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及抗組織胺等成分,所以具有殺菌、止痛、止血及消腫的效果,且在使用上較不刺激傷口,但因其中的消毒成分比優碘弱,因此建議用於消毒表淺性傷口。
外傷藥膏
外傷藥膏主要是以3-4種成分的複方抗生素藥膏為主,藉由廣效性的殺菌作用來減少傷口感染機會,此外油膏的劑型也具有減少傷口滲血及沾黏的作用。
常見的外傷藥膏還有銀離子藥膏,銀離子藥膏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可以殺死常見的皮膚表層細菌,通常做為燙傷使用。如果家中沒有常備銀離子藥膏的話,也可以使用抗生素外傷藥膏作為替代使用。外傷藥膏的使用時機為消毒後使用,如果傷口屬於表淺性傷口或是無感染跡象,並不建議使用外傷藥膏,因為可能會有增加抗藥性的風險。
一般敷料
常見的外用敷料為紗布,也有較新的不織布材質,可減少傷口在換藥時的沾黏情形;另外也可使用石蠟紗布,因為石蠟紗布主要成分含有凡士林,有些還有添加優碘或是抗生素等,所以油性的特質可減少傷口的沾黏情形且不需要每天更換,只需清潔紗布表面的組織液即可,但只適用於組織液少的傷口。
通常在使用敷料的時候,會使用膠帶固定,在膠帶的選擇部分,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家中有老人家或是嬰幼兒可以選擇敏感性或是嬰幼兒專用膠帶,在黏貼上較不會有殘膠問題,可以減少皮膚刺激及過敏反應。
特殊敷料
目前最常見的特殊敷料是人工皮。其用途廣泛,也會吸附傷口的組織液並形成白色的狀態,一旦組織液外滲或是人工皮即將飽和時,就需要替換人工皮以免造成病菌入侵。人工皮的優點,是具有防水能力,但還是需注意不要讓水從邊緣處滲透進去。較深的傷口建議選擇較厚的人工皮,除了可以增加吸附能力,也可減少不小心撞到的衝擊。
食藥署提醒民眾,在消毒傷口時,可先使用生理食鹽水大量地沖洗掉傷口上的髒污與異物,再用沾濕的無菌棉棒,以由內往外的方式在傷口畫圓清潔,且不要重複使用棉棒,如果是太深的傷口建議交由醫院進行清創,以免造成後續的感染。
此外,藥品的開封期限也很重要,開封後的大瓶食鹽水建議只能放置一週,小罐建議至多放置一天。而且藥品效價會隨的空氣的氧化或是溫度影響而逐漸降低,在消毒傷口的同時,一定也要注意藥品的保存效期,才能確實達到消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