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從聊天看出失智端倪! 醫:注意5大異常語言模式

2025/03/26 15:46

醫師提及,阿茲海默症最早從內側顳葉開始退化,影響詞彙提取與語意處理,因此可透過日常對話觀察;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提及,阿茲海默症最早從內側顳葉開始退化,影響詞彙提取與語意處理,因此可透過日常對話觀察;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增加,推估失智症盛行率逐年攀升,顯示出早期發現、預防之重要性。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彙整多項國外研究提醒,大腦退化最早會影響語言功能,透過至少6個月的觀察下,發現日常對話模式出現詞窮、分類錯亂、敘事簡化、逃避指令,甚至是專業詞彙流失時,及早察覺,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失智症早期不明顯 語言衰退是關鍵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1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老年人,導致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行為的逐漸衰退。不過,由於失智症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中期,容易錯過最佳的干預時機。

為何語言功能為什麼能預測失智?黃軒彙整多項研究說明,大腦語言網絡涉及顳葉、額葉、海馬迴等多個區域。阿茲海默症最早從內側顳葉開始退化,影響詞彙提取與語意處理。1項刊登在《神經學期刊》的美國研究指出,語言障礙平均比記憶衰退早2-3年出現,這才是關鍵預警訊號。

●詞窮現象—用模糊詞取代具體名稱:顳葉前部萎縮會削弱詞彙檢索能力,患者每分鐘能說出的名詞比健康者少40%。舉例來說,當患者無法想起「雨傘」,會說「那個…下雨用的東西」;有人被問「說出三種魚」,可能只說出「鯉魚」,然後愣住說:「其他的…忘了。」建議可利用1名詞,讓家人描述,若需超過5秒或用替代詞,建議就醫檢查。

醫師表示,顳葉前部萎縮會削弱詞彙檢索能力,患者每分鐘能說出的名詞比健康者少40%,如無法想起「雨傘」,會說「那個…下雨用的東西」;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表示,顳葉前部萎縮會削弱詞彙檢索能力,患者每分鐘能說出的名詞比健康者少40%,如無法想起「雨傘」,會說「那個…下雨用的東西」;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分類錯亂—混淆物品基本屬性: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證實,這些患者大腦中負責分類的角回區域活化程度顯著降低,因此可能出現語意網絡斷裂,患者難以區分概念邊界情形,如將智慧型手機稱為小電視,或把辣椒歸類為水果,甚至是將蘋果說成橘子,或把桌子叫成椅子等。可利用10張動物/家具圖片測試,若錯誤率超過30%需注意。

●敘事簡化—失去細節描述能力:失智症患者額葉功能退化,導致語言組織能力下降,患者使用連接詞(然後、後來)頻率比常人高3倍,像是「我去公園,『然後』走路,『然後』看到花,『然後』回家。」可能暗示語言組織能力減弱。可透過錄下3分鐘日常對話,若每句話少於7個字且缺乏形容詞,可能是警訊。

●逃避指令—無法說明操作步驟:臨床研究發現,此現象與前扣帶皮層萎縮密切相關。舉例來說,被問到「如何使用微波爐」時,患者會轉移話題:「現在的機器太複雜了!」這反映執行功能障礙,大腦無法規劃多步驟任務。可透過請家人講解「泡咖啡」流程測試,若跳過關鍵步驟(如按壓濾杯),應提高警覺。

●專業詞彙流失—特定領域能力衰退:其屬語意型失智症特徵,患者保留日常對話能力,卻喪失他自己專業上特定知識庫的專業術語,像是原擅長烹飪者,說不出「汆燙」,改用「用熱水弄熟」;資深編輯忘記「校對」等術語,透過測試職業相關詞彙觀察,若出現困難應就診。

就醫關鍵時間 6個月長時間觀察

何時該就醫?黃軒表示,若屬偶爾忘詞,但能自行修正的人屬輕度異常,可持續觀察3個月;若每週出現3次以上語言錯誤,屬中度警訊,可至神經內科就診;當無法完成基本對話測試者,就可能是高度風險,應進行PET掃描檢查。不過,他也提醒,語言異常需持續「6個月以上」才具臨床意義,單次失誤可能是正常老化,年輕人出現失誤,可以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焦慮、慌張,不要過度擔心。

黃軒提及,在早期治療上,會利用語言訊練,每天朗讀新聞並複述重點,刺激顳葉語言區;玩「成語接龍」、「分類遊戲」,進行認知刺激,強化語意網絡;或是藥物治療等方式進行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