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親子同參與 避免社交媒體症候群

2011/07/25 06:00

文/陳進明

社交媒體網站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不知不覺中,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年輕孩子的使用率更高。

常接觸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呢?根據研究,絕大部分都是好的,這些網站讓小朋友可以與同儕社交及與其他人做心靈連結。

不要小看社交活動,對於小朋友的情感及健康等,都是很好的幫助,可以讓孩子與他人相處、激發創造性、提供學習機會,得到健康資訊,對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或其他類似狀況的朋友,可以找到有同樣疾病或情境的同伴互相鼓勵。

但壞的影響是,佔據他們絕大部分的空閒時間。在醫學上,可以看到一些研究,美國兒科學院的報告顯示,有一半以上的青少年一天至少會登入社交媒體網站一次,近1/4會登入他們喜歡的社交網站每天10次或以上;台灣的情形也不遑多讓。

如同我們不會讓小孩自己在廚房煮食,或是未教導後就讓他開車,小孩也需要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臉書上的資訊。例如因為他們在網站上,會面臨年齡限制,很多小小孩會謊報年齡。專家認為,父母親就不應該原諒這樣的行為,因為臉書是設計給青少年使用的,廣告及內容適合較大的小孩。如果允許他超齡使用時,等同於是同意說謊行為。

還有掛在網路上的小朋友很容易進入典型的憂鬱行為,如睡眠與飲食習慣改變、情緒有擺盪現象、與少數朋友掛在一起、變成社交孤兒等社交媒體症候群。

要避免社交媒體症候群,專家們建議,父母參與對話,引導社交,最簡單的方式是成為小朋友臉書上的朋友,如果小朋友不是將父母做為朋友,通常代表一些不好徵兆。

尤其科技是實際世界的延伸,實際世界有霸凌行為,在網路上,更容易發生。家長們更加關注,有不正常行為或舉動時,應適時介入。

隨著智慧型的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盛行,社交網站已經不是在電腦前的那個小孩才是在使用網路,如果我們不能用不同的思維來看待他們的行為與想法,甚至提出一些指導或指示,相信不但是親子關係的一大危機,也讓我們的小朋友曝露在一個未知的環境中。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