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火雲邪神」美譽的撞球名將張榮麟(40歲)和健美界網紅「猛男國王KING」侯偉豪(46歲)相繼猝死,兩人不到50歲年紀就撒手人間,令體壇痛失英才。不過,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王思恒指出,單純比較心因性猝死,職業健美選手的風險是業餘選手的14倍以上。
他說,職業健美選手以辛苦訓練、乾淨飲食,來達成極低體脂、極高肌肉量。但研究指出,他們的死亡率卻出乎意料的高。他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數據,「超過兩萬名IFBB 男性職業健美選手,平均追蹤8年,共121人死亡,其中38%死於心因性猝死,而這些死亡選手的平均年齡僅45歲,多為英年早逝」。
王思恒指出,在不幸過世的職業健美選手,從病理解剖發現,猝死選手的心室肥厚、心臟擴大、心肌纖維化。多數遺體上檢驗出有睪固酮(合成性類固醇)、體能增強藥物的使用紀錄。
他強調,以訓練增加肌肉、增強肌力,有數不清的健康好處,但以藥物來追求極致的增肌減脂,反而讓健身成為了極高風險的運動。令人遺憾的是,藥物在健身族群中使用極為普遍,甚至讓大眾的感官也「向上適應」,以為沒有用藥的人是「沒有訓練痕跡」。這種審美觀的轉變,鼓勵了更多人踏上使用藥物的路。他也再次呼籲,要健身需遠離藥物才是上策。
至於心因性猝死要如何預防,根據「心律不整衛教網」,提出6大行動:
●掌握三高、腰圍數值:提醒民眾應定期測量三高及腰圍,民眾可利用免費成人健檢找出危險因子,40至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 歲以上則每年一次。
●揪團運動,預約健康: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提升體能狀況,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國民健康署建議「531」原則,每周平均運動5天,每天平均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10次以上,或做到些微喘還能說話的運動強度。
●健康飲食,多蔬果:國民健康局推動「天天5蔬果,5餐飲食聰明吃」希望民眾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喝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儘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
●節制飲酒,絕不過量: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對飲酒的建議,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 (drinks/day),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 毫升,高粱等烈酒30至40毫升。
●成功戒菸,遠離心臟病:吸菸者在戒菸的20分鐘後,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可減少一半。呼籲吸菸者一起來展開戒菸行動,並可善加利用醫療院所提供戒菸服務。
●辨別心臟病發作警訊:一旦出現疑似症狀如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發生,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和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再送醫接受治療。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