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的孩子快樂嗎?根據兒福聯盟的2023年的福祉調查,目前台灣的兒童生活滿意度大概是「中等快樂」,怎樣的問題正在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呢?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中指出,兒童的壓力來源包括課業壓力、家長的高期望、睡眠不足等,他建議家長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個人空間,培養孩子運動習慣,才能適時減緩壓力。
課業壓力大
蔡百祥表示,不只每天的小考、月考、模擬考,連課後的補習班也是加緊腳步讓孩子學習。這些原本幫助孩子的好意,卻同時也給了沈重的課業壓力。
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適合的學習方法,像是一同制定每天的學習時程表,協助他們合理分配時間,包括學習、休息和娛樂,讓課業不再單調如一。
睡眠跟運動不足
蔡百祥提醒,因為花了更多時間學習,每天的睡眠時間變少、戶外的運動時間相對不足。對身心健康也是一大威脅,讓孩子越來越疲憊。
爸爸媽媽可以設定上床時間,確保每天都有至少8小時的睡眠;空閒時間多鼓勵孩子參與戶外運動,培養一到兩個運動的習慣;運動也能放鬆緊繃的肌肉,晚上也更好入睡。
家長期待高
蔡百祥強調,在前面兩點的累積下,當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期待,無形之中也讓孩子累積越來越多的壓力,容易對學習感到疲憊、提不起興趣。
家長必須要理解孩子的需求與能力,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他也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試著跟孩子討論學習的方向,聊一聊生涯規劃,讓孩子在學習上更有目標,不再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