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大腸癌不僅能透過西醫治療,其實和中醫整合調理、合併治療還能緩解術後的不適。中醫師余雅雯表示,中醫處理方式分為事前預防、整合調理及帶病延年「三部曲」。其藉由事前調理臟腑來預防、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治療初期,緩解西醫手術和化療的副作用,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末期,延長病人存活期。另,化療副作用,如疲倦頭暈、手腳麻木、嘔心嘔吐等,皆可透過中醫緩解。
中醫師余雅雯在臉書「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表示,中醫千年以來的治未病強項,正是當前西醫預防醫學概念,能讓民眾事前遠離病灶、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透過事前經中醫調理臟腑,打好堅實的健康基礎,形同外在的防護罩,使百病不易侵入。
丹參、靈芝提高化療成效
余雅雯指出,西醫採化療方式治療,病患會出現,食不下嚥、元氣大傷等情況。中醫則採取藥療、針灸等方式,來緩和大腸癌手術、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與身心靈上的不適。諸多研究顯示,中醫在西醫手術、化療中、後,參與病人的調理,都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化療反應,並加速康復時間,部分中藥如丹參、靈芝、三七等,還可提高化療成效。
對症下藥 保護肝腎、抑制腫瘤
余雅雯說明,臨床上已有不少實例證實,大腸癌末期病患配合中醫治療調理,有機會提高存活期及生存質量,延長生命,大腸癌化療患者在治療後,體質容易變得虛弱。化療藥物具有強烈毒性,且具有不同的寒熱屬性,可能使患者產生燥熱或怕冷虛弱等不同的體質。補益類的中藥材,如人參、當歸、靈芝、黃耆,可幫助減緩癌症的進展,提升體力,但必須對症下藥,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詳細的診斷,才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否則可能增加身體負擔。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不僅有助於保護肝腎功能,還能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
中藥、針灸治療 緩解不適
余雅雯分享,化療藥物在中醫屬於熱、毒的範疇,會造成患者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口乾舌燥等症狀,可用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湯來增加食慾,消脹氣,止嘔吐。若是疲倦頭暈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來補氣養氣,增加血液循環;白血球低下時可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劑來補腎助陽,提升免疫力;手腳麻木,感覺異常的時,可搭配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