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吃米也要懂米!相信許多民眾在洗米時,都會發現有米蟲的存在,牠們究竟在何時出現的呢?對此,農糧署表示,以米象為例,通常會在碾米階段至收進穀倉時,產卵於米粒中。此外,若米缸中的舊米未吃完,也有可能繼續在裡頭繁殖。
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稻米是台灣最大宗的糧食作物,但隨著生活習慣改變和主食選擇的多樣化,根據2021年《糧食供需年報》統計,國人年食米量為43公斤,相較去年又減少了1.1公斤左右。
除了選擇改變外,農糧署提到,許多民眾存在「吃飯會變胖」的想法,但從健康層面來看,米除了不含小麥麵筋 ,不易引起麩質慢性食物過敏外,更富含優質蛋白質、營養好吸收。另外,米飯的飽足感優於麵食 ,可減少其他高油高糖食物的攝取慾望,可說是主食絕佳的選擇。因此,農糧署分享米的4大QA,包含:
Q1:一碗飯約有多少米?
以一般食用習慣來說,一口飯大約有250粒白米,而一碗飯約17口,因此,約有4250粒白米。
Q2:一碗飯約有多少熱量?
一碗白米飯的熱量約280大卡,與糙米、胚芽米飯的熱量差不多,但糙米、胚芽米飯的營養豐富度較佳。
Q3:怎麼會有米蟲?米蟲是何時進駐?
台灣的米蟲種類高達65種,以米象為例,通常會在碾米階段(去除外層堅硬穎殼)收進穀倉時產卵於米粒中,若家中米缸舊米未吃完,也有可能在裡頭繼續繁殖。
Q4:米應如何保存?
冷凍後易產生回朔,使米斷裂及口感變差,而開封後應放置冰箱冷藏,可保存約3個月。此外,建議小家庭購買2公斤內包裝。
最後,農糧署建議,將白米、糙米及胚芽米搭配烹煮,增添多變口感,更能攝取多元營養。另外,也可嘗試品嚐不同的稻米品種,各式米食或米穀粉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