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在1986年領先全球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後,B肝帶原率就節節下降,目前B肝治療方式有針劑及口服藥物2種,食藥署表示,口服藥副作用少,但千萬不可隨意停藥,否則會導致體內病毒量增加。
食藥署在臉書專頁「守護厝邊頭尾 安全用藥」發文分享,針劑治療為干擾素,兼具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但因副作用較大,現在已經減少使用,目前主要以口服藥物為主,原理為抑制病毒複製,減少病毒在體內的數量。
市面上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常見藥物有干X能(lamivudine)、貝X克(entecavir)、惠X妥(tenofovir)等,新型口服藥物較少發生抗藥性及副作用等問題,可以安心長期服用,醫師用藥調整也會參考肝功能及B肝抗體與抗原狀況。
食藥署提醒,並非每位患者都需要長期服藥,但是服藥過程中不可隨意停藥,以免發生停藥後病毒量反彈情形,如有任何用藥問題都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切記要定期回診追蹤,才不會忽略肝臟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