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因運動不當或姿勢不良會出現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等情形,就醫時拿到的「肌肉鬆弛劑」可讓肌肉暫時放鬆,緩解疼痛。但食藥署提醒,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等副作用,要特別小心,並注意安全,以免發生意外。
藥師甘誼文指出,「肌肉鬆弛劑」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能讓在工作或是運動當中肌肉受傷的民眾,減輕肌肉的負擔,緩解疼痛。
然而,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除了服用後要多留意,過度使用也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食藥署提醒,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除了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更是需要特別留意。別因為想馬上解決痠痛問題,而一次服用大量肌肉鬆弛藥物,有可能將造成非必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