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年底了,許多人會開始列明(2025)年的目標,為自己規畫嶄新的1年。諮商心理師朴世光提醒,先別急著列To Do List(待辦清單),因為To Be List(想成為清單)更重要。她分享,人們在目標導向的生活裡,常因專注於外在結果,而忽略了內心的狀態。不妨試著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用1份「想成為清單」開啟未來,這樣也會更容易接近內心的核心需求與願望。
朴世光在臉書專頁「朴世光心理師」發文指出,回顧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們總會忙著檢視未完成的目標,試圖找出問題,為來年的努力做好準備。但這次,不妨換個角度,從自己的感受與想望出發,用1份想成為清單規劃未來,再制定屬於自己的待辦清單。
To Be比To Do更重要
朴世光表示,在目標導向的生活中,人們常專注於達成外在的結果,而忽略了自我內心的狀態。心理學指出,正向情緒能擴展我們的視野與接受不同訊息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從正向的經歷中回顧、辨識情緒,會更容易接近自己的核心需求與願望,而非僅僅被未完成事項的壓力所主導。
她說,試回想今年讓自己感到快樂、被愛、成就感十足的3個時刻,這些時刻背後反映著什麼樣的價值或渴望?這份思考會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找到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
3步驟從To Be到To Do
1.列出To Be List:問問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例如,1個健康的人、1個更有耐心的夥伴、1個能自在表達感受的人。
2.將To Be轉化為ToDo:針對想成為的狀態,列出能實現的「具體」行動。她舉例,想成為健康的人 → 多吃蔬菜、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確保7小時睡眠;想成為有耐心的夥伴 → 學習傾聽技巧、每天與重要的人聊聊他們的感受。
3.練習感受與調整:隨著生活的流動,我們的清單和目標也可以改變。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能幫助我們在必要時調整方向,讓清單成為陪伴,而非壓迫自己的工具。
最後,朴世光提醒,生活像一場旅程,目標是路牌,但過程中的微風、陽光、雨聲和月影,才是讓我們更貼近自己的契機。讓今年的總結不只是成敗的回顧,而是對自己內心的誠實檢視,為來年的每1步都奠定1份溫柔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