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北榮名醫張效煌專訪3-1》染疫亡17.9%有心血管病史 「護心」2大動作不可少

2022/07/01 09:55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見圖)分析,死亡個案17.9%有心血管病史,提醒染疫除了呼吸道外,也要注意「傷心」,多喝水、快降燒是「護心」兩大原則。(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林惠琴、董冠怡/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今年本土確診數逾300萬人,死亡超過5000人,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分析,死亡個案17.9%有心血管病史,等於每6人就有1人,提醒染疫除了呼吸道外,也要注意「傷心」,多喝水、快降燒是「護心」兩大原則。

張效煌表示,去年流行病毒株以Alpha、Delta為主,一開始就先出現症狀,例如發燒,病毒量再慢慢走高,進而轉變成重症、死亡,中間可能相差4至7天,但今年Omicron則是一開始無症狀,等到發燒時,病毒量就已經很高,不到1、2天已演變成重症、死亡,不少病人今日到急診確診、隔天就要插管。

3大層面 染疫恐增心臟受損風險

張效煌分析去年1月30日至今年6月22日的染疫死亡個案,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史佔17.9%,且完全未接種疫苗達41.2%、平均年齡77.6歲較年長。

張效煌說明,染疫可能增加心臟受損風險,主要有3大層面,一是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原本或許心血管已阻塞20%,但平常無症狀、與之共存,當感染高燒39度,心跳加快,且胃口不佳、喝水不足,血液變得濃稠、黏稠,就容易引發心肌梗塞;二是病毒本身攻擊心血管內膜,出現發炎反應,發炎表面較粗糙,會引起紅血球、血小板凝結塞住,形成血塊,就恐演變成心肌梗塞;三是免疫作用引起免疫反應攻擊血管內皮或心肌細胞,產生像是心肌炎等情形,一下子爆發心律不整就奪命。

多補充水分 發燒時比平常增加500至1000CC

張效煌提醒,萬一染疫,要記得「護心」,尤其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更要注意。他建議做到兩點,一點是多喝水,特別是夏天,避免水喝得不夠多又流汗,造成血液凝固,更何況水分充足也有助於代謝染疫毒素及發炎物質。若有發燒時,建議攝取水分可較平常增加500至1000CC。

退燒降溫 適時使用乙醯胺酚藥物

另一點就是退燒,適時使用普拿疼或其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藥物降溫,否則高燒時,心臟一定碰碰跳,加快血液循環,希望血液流經皮膚將熱量帶走,卻會加重心臟負擔,但若體溫可從39度降到37度,新陳代謝不必這麼快,水分散發不用這麼多,自然也降低脫水風險。

針對國外研究發現,無症狀染疫者有心臟也受到損傷的情形,張效煌則認為,若非中重症程度,推估是染疫造成血管壁、心臟肌肉輕微發炎,長期預後應該沒問題,不用過於擔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