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媛云
阿傑(化名)是1名20多歲的男性,平常就容易情緒起伏大,易煩躁,而且很容易出現失控的行為,例如:丟馬克杯、用手捶牆等行為,他的女友每次都需要想辦法安撫他的情緒。
某一天,阿傑和女友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店員反應比較慢,且重複問阿傑問題,阿傑就像火藥桶被點燃一樣,怒吼店員,且把櫃檯上的東西揮到地上。當下他的腦中空白,只剩下怒氣在燃燒;他知道自己又失控了,可是停不下來,每次都是這樣。一旁的女友感到尷尬和丟臉,只留下一句話:「我真的受夠了。」然後離開現場。後來,女友向阿傑表示,如果他不改善情緒暴躁失控的問題的話,那他們只能分手。
阿傑來尋求心理師的幫助,心理師發現阿傑從小就有情緒調節的困難,父母覺得是正常現象,只當阿傑脾氣不好,且沒有造成很多影響,就沒有處理。阿傑其實遇到小挫折時,就會暴躁,且無法壓抑;有時還有反應過度和衝動控制的問題,也就是情緒反應會超過事件本身的嚴重度,且可能會伴隨口語或肢體等的行為。雖然阿傑事後都會後悔和自責,也都說會改,但阿傑不知道如何控制當下行為,也因此有影響到人際關係。
◎控制情緒這樣做
●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爆發預警系統,提早覺察即將情緒失控的信號:可以從每日記錄不爽或不開心的小事開始,並觀察自己有哪些情緒(例如:煩躁、緊張、生氣等),以及當下有哪些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變快、握拳等)。
●建立情緒失控因應流程:當感覺快失控時(已察覺到生理反應或情緒前兆時),可以做哪些行為降低情緒和生理反應,使自己不在情緒高漲時說話或做決定或反應。例如:可先離開現場,然後去喝冰水,接著做10次深呼吸(吸3-4秒、吐6-7秒)。
●建立情緒回應的方式:事先決定好如果遇到某狀況時,可以如何行動;並且時常檢視下次可以怎麼做會更好。例如:遇到店員反應慢,可以先看一下手機;如果店員態度差,可以選擇先不回應並做幾次深呼吸,之後再處理情緒。此外,也需這樣設定好的方法,寫下來張貼在自己常看得到的地方,以便提醒自己。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步步心理治療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