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志東
65歲的王先生平常沒有健康檢查的習慣,上個月適逢父親節,子女們為了表達孝心,安排王爸爸去健檢中心做全身健康檢查。收到報告書,醫師告訴王先生除了有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外,還有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增加的狀況,暗示慢性病已對王爸爸的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篩檢頸動脈厚度有無異常
我們頸部有兩條頸動脈負責頭部和大腦的含氧血供應,和所有動脈一樣,頸動脈由三層組成:外膜、中膜和內膜,而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CIMT)的測量可以幫助醫師了解動脈的健康狀況,並且能在出現任何症狀之前診斷出頸動脈的疾病。
通常頸動脈疾病的第1個症狀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或中風,不過有時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所以,有時候心臟科醫師也可能會安排頸動脈超音波(在很多高階健檢都是基本配備)測量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特別是男性、老年人或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因為這些族群的頸動脈內膜─中膜增厚的風險會升高,而其他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肥胖、吸菸、缺乏運動以及頸動脈疾病家族史。
早期診斷和篩檢可以對血管健康狀況有更全面的了解,並能夠盡早採取措施控制或預防未來可能會發生心臟病和中風事件。
在醫療相對發達的台灣,利用頸動脈超音波很容易就能測量出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而且因為超音波是非侵入性又不需要使用顯影劑,所以檢查前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準備。在掃描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側身躺著的姿勢,在超音波檢查過程中應該不會感到不適,受檢者只需要移動頭部,轉向不同的方向,便能清晰地看到脖子兩側的頸動脈狀況。
厚度逾1毫米 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可因年齡、性別和種族而異,通常老年人和男性的動脈壁通常較厚。正常的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對於中年人和健康成年人通常在0.6-0.7毫米之間。當厚度超過1.0毫米可能意味著受檢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變高。所以,針對老年人或3高病患,測量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可以作為日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重要參考。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