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焦慮症是全球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但男女的應對方法卻不大一樣,因為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及期待導致男性更不願意求診,也更容易使用酒精、菸品來嘗試控制或緩解焦慮。專家們認為,若想解決此一情況,「消除心理健康的污名化」是關鍵。
據外媒《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報導,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估計,全球約有3億人曾被焦慮症所困擾,而在美國約有23.4%的女性及14.3%的男性曾罹患焦慮症。
男女性的焦慮症狀也不盡相同,一項回溯性研究發現,與同齡的女性相比,男性更可能會有身體上的症狀,包含:頭痛、沒有食慾、顫抖,且易伴隨失去控制的感覺。
男性如果無法成功地克服焦慮,他們的焦慮感會集中在「缺乏控制感」、「成為一個失敗者」上,男性也更常將他們的症狀形容為「持續」、「永不停止」的。
男女因應焦慮的方法大不同
應對焦慮的方法也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男性傾向採取問題型因應策略(problem-based coping),會傾向於面對壓力源並嘗試解決;女性則更可能採取迴避型因應策略(avoidant coping strategies),像是尋求情感上的支持。
雖然面對問題似乎更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但這必須建立在情況是可以解決的前提下。若最終無法順利解決問題,男性相對於女性更容易採取「自我治療」(self-medicate),男性會嘗試透過酒精、菸草、藥物來嘗試減少或控制焦慮。
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副教授福格斯(Thomas Fergus)表示,男女性應對焦慮的差異,可能來自於從小被教導如何應對情緒的不同。女性常被教育成對情緒更敏感、細心的人;男性則是被教導成要去解決問題、要能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錢伯斯表示,男性不太會從典型的醫療途徑得到焦慮症治療,也不會去尋求初步的治療,他將原因歸咎於刻板印象中的男性特徵。對許多男性來說,只有當焦慮症阻礙到自己的工作或是嚴重干擾生活時,才會尋求幫助,男性常把焦慮視為「男性需面對的事」,而非需要治療的情況。
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化
美國賓州大學臨床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庫珀(Danielle Cooper)表示,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化可以幫助更多男性尋求治療。她表示,輕微的焦慮對於工作或學業可能有幫助,但當有嚴重焦慮或已被焦慮干擾生活時,尋求治療很重要,「面對自己的恐懼是需要勇氣的,求助絕不是在展現軟弱」。
錢伯斯也認同此一說法,他認為,當越來越多的男性能夠在社會中公開談論他們的焦慮,就能促使其他男性誠實地面對自己。雖然有需要的話,最好是接受治療,但他也提醒,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能協助平衡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