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碧/台北報導〕根據國健署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約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四期)癌。人氣部落客「星希亞」就是其中之一;8年前,她因久咳不癒,治療半年後才確診為肺腺癌第4期,還曾在接受治療前,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但是看到母親悲痛不捨的表情,讓她決定全力配合醫師治療。
抗癌積極治療 還完成鐵人三項
星希亞說:「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而堅持,是因為堅持下去而看到希望!」即使癌細胞曾轉移到腦部,先後接受化、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如今她的抗癌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一般時候可以出去工作,跑「半馬」、潛水、滑雪,甚至前年完成三項鐵人,她說:「只要跟醫師配合,好好治療,可以有好的生活品質。」並且說:「我很幸運,能在台大醫院接受治療。」
她說不要看到5%的存活率就害怕,就算只有1%,都代表有成功的希望!
由台大醫院30位肺癌多專科診治團隊共同撰寫的《完全解析肺癌診治照護全書》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統計顯示,30年來,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可怕的是發生率還在繼續上升。
制訂治療計畫應注意「共病」
余忠仁表示,在台灣,剛診斷出肺癌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從55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隨著年紀增長,肺癌和其他疾病的關係就變得相對重要了。「三高」、慢性肺病、心臟病、腎臟病、骨頭問題等,雖然不是致癌原因,但與治療方法間的互動會影響治療的效果,例如:若有腎臟病或肝病,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在治療時這些狀況自然要考慮進去,才能避免降低治療效果或是增加副作用。所以「共病」是制訂治療計畫中很需注意的一環。
余忠仁提醒,肺癌的致病原因有許多,包含吸菸、石綿等粉塵類空氣有害物質、空氣污染、家族遺傳、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以及病人本身就有慢性肺部疾病。以肺癌來說,確實有遺傳因素,也有性別傾向,往往是父子相傳或母女相傳。前者就是爸爸有,兒子就容易有;後者則是媽媽有,女兒也容易有。因此,這點要特別注意。
不同期別肺癌有不同的治療計畫
他並指出,不同期別的肺癌有不同的治療計畫,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治療方針是進行手術;第三期除了手術,也有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同步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而第四期的病友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指出,根據台大醫院統計,2012至2016年的肺癌各期五年存活率的相關數字參考,第一期為 82.5%、第二期為 43.44%,第三期為 30.04%,到了第四期為 15.18%。以往第四期(晚期)的肺癌全世界5年存活率不到5%,不過,台大醫院肺癌第四期5年存活率提升至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