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老器械新用途!長庚醫療團隊將冷凍槍治療從皮膚疾病創新應用到口腔血管瘤等病變,讓口腔血管瘤病人免於傳統手術切除或雷射,傷口更小且可有效消除病灶,復發率也低,並有健保給付,相關突破性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臨床口腔研究》(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長庚團隊創新應用 登國際期刊
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科醫師陳志魁表示,良性口腔血管瘤等病變是常見口腔黏膜疾病,大約每100人中約6.4人罹患,病灶多呈現紅紫或藍紫色外觀,常見於舌、頰黏膜、口底、牙與唇部等,不僅影響外觀與進食,亦可能出現出血、疼痛等臨床症狀,嚴重者甚至恐因自發性出血引發急性併發症,危及生命。
陳志魁指出,傳統治療若採用手術有出血變形風險;雷射多用於小、淺的病灶,且通常設備昂貴;硬化劑有過敏、組織壞死的機率。不過,長庚醫療團隊創新發展的冷凍槍治療,利用攝氏-196度液態氮噴霧進行快速冷凍再緩慢解凍,藉以破壞血管結構,引發局部壞死與再生,每次治療約10分鐘,平均接受2至3次療程,具有非侵入性、低出血等優勢。
陳志魁說明,針對33名病人追蹤5至51個月顯示,32名痊癒無復發;在併發症方面,8名出現輕微副作用,包含7例有局部淺疤痕、1例短暫下唇麻痺。
陳志魁分享1名67歲女性的左下唇出現無症狀腫塊長達20年,在退休後終於有時間進一步處理,直徑2.5公分大小的腫塊呈現藍紫色,已造成左下臉部輕度腫脹變形,經過3次冷凍槍療程,病灶明顯縮小,最終完全消失,也改善臉部不對稱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牙科部主任何正廷表示,要改善血管瘤造成的臉部不對稱不易,此種治療對病人是一大福音。台北長庚醫院兒童牙科系主任蔣孟玲則指出,未來或許可嘗試用於兒童治療,降低孩子的恐懼。
陳志魁呼籲,若民眾口腔內出現不明紅紫色、藍紫色、紫黑色腫塊,應盡快到醫院治療。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