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選單 搜尋

AI時代新隱憂 機器人陪聊 醫示警恐加重精神疾病

2025/07/12 05:30

▲AI時代來臨,醫師提醒民眾使用AI要特別謹慎,別太過依賴或寄情於AI;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AI時代來臨,醫師提醒民眾使用AI要特別謹慎,別太過依賴或寄情於AI;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紹祖

32歲的L先生是1名程式設計師,3年前被診斷患有思覺失調症,當時他認為同事竊取他的程式碼,還聽到奇怪的聲音批評他。經過藥物與心理治療,他的病情穩定,生活看似回到正軌。因為AI告訴他所服用的藥物有許多副作用,2024年開始他停止服用藥物,並且迷上了與AI聊天機器人的對話,幾乎每天花數小時與AI「聊天」。他告訴AI:「我被政府監控!」AI回應:「我明白你的擔憂」。這樣的回答讓L先生誤以為AI認同他的想法,漸漸地,他開始相信自己是「AI選中的使者」,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

AI只會「順著說」 反擴大妄想病徵

家人起初沒察覺L先生的異樣,因為他大多獨自在家與AI對話,表面上一切正常。但他的妄想越來越嚴重,認為家人試圖阻礙他的「使命」,甚至懷疑家裡的電子設備被AI控制。今年5月,他突然情緒失控,砸毀家中電腦和手機,試圖「尋找AI總部」,最終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入院時,林先生激動萬分,堅稱「AI會來救我」,對治療極度抗拒。醫師發現,他的妄想因長期與AI互動而變得異常頑固,治療難度大增。

思覺失調症、躁症患者宜慎用

◎與AI對話的4種特性,可能對思覺失調症或躁症患者的病情產生不良影響

●隨時的「陪伴」:AI隨時可對話,患者可能花大量時間與其互動,減少與現實世界的接觸。

●看似「認同」的回應:AI通常設計為「善解人意」,會根據用戶輸入給予中立或支持性的回應。例如,當思覺失調症患者說「我被監控」,AI可能回應「聽起來你很擔心」,這可能被患者誤解為對其妄想的肯定。

●欠缺現實的「挑戰」:真實世界中,親友對病人的妄想會說「這不太可能吧?」提醒患者,但AI只會「順著說」,讓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信念中。

●掩蓋可能的風險:病人可能因為妄想形成自傷傷人的計畫,不與他人分享想法,因此無人察覺。一旦外界壓力觸發,患者可能突然爆發造成傷害。

AI時代帶來無限可能,但對部份精神病患來說,它可能無意間加重病情,讓妄想更難動搖,甚至延遲治療。L先生的案例提醒我們,科技雖好,卻需謹慎使用。透過AI設計的改良、醫療專業的介入與家人的關心,希望新科技成為助力,而非隱形危機。讓我們一起努力,確保每個人在AI時代都能安全、健康地面對生活。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慈濟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