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
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肯愛社會服務協會昨宣導「憂鬱不等於自殺」,並找來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夫妻、單親母親小雲等分享走出憂鬱「活下來」的生命故事,陳良基並提供守護者「三陽開泰」方法,強調憂鬱症可痊癒、病友的存在對親友很重要,並安排課表用行動陪伴患者度過人生低谷。
王素梅曾患重度憂鬱,一度以為無法脫身淪為廢人,怕拖累家人而嘗試輕生;陳良基則回憶,當時一回家尋無妻子,在陽台看到攀附欄杆的手,立刻拉住妻子,並聲聲呼喊:「妳怎麼可以拋下我!」王素梅說:「那一刻突然明白,自己輕生是錯的。」如今在先生陪伴下,兩年後已痊癒,不再吃藥。
陳良基提醒病友:「一定要為愛護你的人存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並分享3個太陽給病友的守護者,1.告訴憂鬱症患者「可以痊癒!」2.讓病友知道其生命對親友非常重要;3.「行動方案」,將曬太陽、運動、看醫師等課表排出來,用這輩子僅存時間陪伴。
養育3名孩子的單親媽媽小雲也闡述,從小被單親父親家暴,多次輕生,被同學笑稱「自殺大王」,後來「上天給了我3個孩子,讓我有活下去的理由跟責任」,如今擺脫自殺念頭,與孩子相依共度未來。
肯愛協會理事長呂立表示,衛福部統計,去年自殺死亡3787人,比前年增加202人,增幅5%,盼在世界自殺防治日前,宣導「憂鬱不等於自殺」。
4心陪伴1給力 支持患者找回自我價值
聯新國際醫院家醫科主任康曉妍說,面對憂鬱者,有「4心陪伴1給力」方針,如消解情緒、積極療育、適性運動,參加團體等,並支持其找回自我價值。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主治醫師張家銘說,每年憂鬱症幾十萬人,約10%恐自殺,事實上憂鬱症會好,預防自殺要先改善憂鬱,鼓勵病友好好治療,不要中斷,醫療一定可以幫忙,「你的痛苦,大家一起承擔」。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