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群芳
兒科門診常見小朋友因皮膚發紅、感到搔癢,而需塗抹藥膏來緩解症狀,不過家長在領藥時,往往會擔心其成分是否含有類固醇?會不會對小孩皮膚造成影響?
誠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類固醇本身是很好的抗發炎藥物,使用得當則有利於控制病情,若是濫用或誤用,則會產生不良反應,而且並不是所有類固醇藥膏的藥效都一樣,它對微血管收縮程度與抗發炎強度有關,總共可分成7個等級,第1級藥效最強,而第7級則是最弱。
在使用類固醇藥膏之前,需留意塗抹的部位、時間、使用量,才能對症下藥,又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說明如下:
●依患部位置選取藥膏
以人體皮膚的角質層厚度來排序的話,臉部角質層最薄,腋下、胯下次之,再來是軀幹、四肢,而手掌、腳掌、頭皮則是最厚,所以為了避免副作用的產生,臉部、腋下、鼠蹊部、生殖器皮膚周圍的病兆,原則上只需選用低強度的藥膏即可。
臉部皮膚薄 用低強度藥膏
相對來說,若是手掌、腳掌、頭皮處出現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等皮膚的問題時,則需選用高強度的藥膏,以利藥效穿透發揮。
●使用時間
塗抹時間通常都是以短天數為主,切勿長期規律使用,除非一些嚴重特殊疾病,在經過醫師許可之下再使用,尤其是高強度的藥膏長久使用在孩童身上容易造成副作用,像是今年1月初發生在中國的「大臉娃娃」事件,就是誤用摻有高強度類固醇的皮膚霜,而造成嬰兒產生多毛、臉部腫大、全身肥肉、發育遲緩的徵兆。
●塗抹量
只需針對患部塗抹薄薄一層藥膏即可,不用刻意加重厚度,也不要自行增量或是擴大範圍使用。
所以在使用類固醇藥膏之前,可多加詢問藥師,其內容物含有的配方成分效價,依照指示來塗抹患部,不要隨意使用來路不明或其他人的藥膏,才能確保自身孩童的用藥安全。
(作者為苗栗為恭紀念醫院藥劑部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