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健康網》紅姐事件「來都來了」?心理師談男方心態

2025/07/19 20:10

南京紅姐事件中,有尋芳客隨口說句「來都來了」意外成為流行語,心理師認為類似的心態其實在不少狀況下很常見。(圖取自freepik)

南京紅姐事件中,有尋芳客隨口說句「來都來了」意外成為流行語,心理師認為類似的心態其實在不少狀況下很常見。(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網友熱議的話題中,「南京紅姐」最具爭議卻也能從各方面討論。紅姐為一名男性,透過喬裝成女性,邀請不少男性到住處,並且發生性行為,並偷偷側錄,直到影片被外流才發現紅姐曾與上千人連結;其中一名尋芳客似乎察覺紅姐是男性,卻說一句「來都來了」仍進行連結,使這句話成為爆紅流行語。諮商心理師以行為經濟學等角度,來推論當事人的內心想法。

張宇傑在臉書粉專「張宇傑諮商心理師」表示,這句「來都來了」的心態,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複雜、更值得大家理解。

張宇傑認為,表面看起來是一句「隨便啦」、「都到了不做白不做」但心理學上,它很可能是下面幾種情緒的總和:

1.不甘心成本已經付出:在行為經濟學裡,這叫沉沒成本謬誤。人會因為已經花了時間、金錢、情緒,就不願意放棄,即使知道繼續下去很可能不對勁。「我都來這一趟了,就算怪怪的,也先做再說」

2.怕丟臉,怕被笑:尤其是在匿名或男性群體的壓力下,「離開」會被視為軟弱。所以很多人明知道眼前不合理,還是選擇「留下來」。「總比被朋友笑說『你也太膽小』好一點」。

3. 不想面對「我可能被騙了」的羞恥:承認「我上當了」需要很大的勇氣,說一句「來都來了」,反而比較像是在掩蓋內心的失落與自我保護。

張宇傑強調,「來都來了」不是放鬆,是「焦慮、自尊、群體壓力」的混合體。真正有底氣的人,會說出:「我有權利在任何時候轉身離開」。而不是勉強自己撐到底,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沒那麼「可笑」。張宇傑呼籲,若你陷入類似處境,也想說「來都來了」時,可以停一秒問自己:「我是想繼續,還是只是不敢承認這其實不對勁?」

☆強化打擊網路性暴力犯罪,防止性影像傳播,刑法已增訂第28章之1「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章」☆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