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健康網》療癒新萌寵! 絨毛娃娃帶來安全感與愛

2025/07/14 16:20

王泰俐表示,在這個不確定而焦慮的年代,越來越多人開始依賴絨毛娃娃,有助現代人從焦慮的生活裡獲得心理安定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王泰俐表示,在這個不確定而焦慮的年代,越來越多人開始依賴絨毛娃娃,有助現代人從焦慮的生活裡獲得心理安定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否常看到上班族背包上的「吉伊卡哇」玩偶,忍不住對它們的萌樣發出會心一笑?台大新聞所媒介心理教授王泰俐表示,在這個不確定而焦慮的年代,越來越多人開始依賴絨毛娃娃、可愛角色公仔等玩偶,它不只是年輕人喜愛的療癒小物,更有1/3的成人會抱著玩偶入睡,有助獲得心理安定感。

擁有美國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專業證照的王泰俐,在臉書專頁「Dr.Lily的快樂便籤 」分享,一下班就想回家、抱住床上那隻玩偶;不說話、不解釋,只想被靜靜陪伴,我們活在一個「要撐住」的時代。Z世代是全世界最焦慮的一代:從疫情、社群壓力、資訊炸彈長大,好像一直在應付人生,卻很少被真正理解。有時候不需要解決方案,只需要一個不會離開的療癒友伴,一個隨時提供溫暖的懷抱。

王泰俐接著說,在這個不確定且焦慮的年代,越來越多人開始依賴療癒小物,無論是絨毛娃娃、可愛角色公仔,或可以加熱擁抱的暖暖娃娃,它們不只是裝飾品,而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心靈慰藉。這些療癒小物不只擄獲年輕人的心,1項英國調查更指出,有44%的成年人會收集玩偶,甚至有1/3的成人會抱著玩偶入睡。這些數字都揭示出:人們對「情緒支持物」的需求,比想像的還廣泛。

王泰俐說,在這個壓力頻頻爆表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值得有1隻自己的療癒小物,提醒自己:你已經很努力了,也值得被安慰。(圖由王泰俐提供)

王泰俐說,在這個壓力頻頻爆表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值得有1隻自己的療癒小物,提醒自己:你已經很努力了,也值得被安慰。(圖由王泰俐提供)

玩偶為什麼讓人更放鬆、更快樂?

王泰俐說明,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基本安全與情感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時,人們會尋求「替代性」的補償機制。而療癒小物就是典型的「過渡物」(transitional object),幫助人們在孤單與壓力中獲得心理安定。

她引述了近期來自法國的玩偶心理學研究進一步說,療癒玩偶具有2大關鍵療效:

1.感官安撫:玩偶的絨毛、重量與柔軟觸感能刺激放鬆反應,降低壓力荷爾蒙。

2.情感連結:玩偶經常承載著童年記憶、重要他人或人生片段,使其成為象徵性的心理支持。

王泰俐說,從正向心理學觀點看玩偶的功能,無論擁抱心愛的娃娃、觀看動畫中角色的互動、或是與人分享玩偶收藏的故事,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正向情緒,都能強化內在資源,讓人在面對壓力與困難時,更有力量挺過。因此,療癒小物不等於逃避現實,而是提供一種安全、正向的情緒出口。在心理脆弱、情緒低落的時刻,它們提供了「非語言的支持」,讓你有空間安靜修復內心。

想讓療癒玩偶成為生活的助力,王泰俐建議以下4項方法:

●選擇一個讓你安心、喜歡的玩偶放在床邊或工作桌。

●每天花幾分鐘擁抱它,進行正念深呼吸放鬆。

●與朋友分享你對某個角色或玩偶的喜愛,建立情感連結。

●嘗試記錄與它的「對話」,加強自我覺察與情緒整理。

王泰俐總結,在這個壓力頻頻爆表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值得有1隻自己的療癒小物,提醒自己:你已經很努力了,也值得被安慰。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