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7旬婦失眠1年、半夜突醒來 MRI揭睡眠障礙合併輕度認知障礙

2025/07/09 10:58

一名婦女在晚上變得很難入睡,就算睡著了,也會突然醒來。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一名婦女在晚上變得很難入睡,就算睡著了,也會突然醒來。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72歲陳女士失眠快1年,晚上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也會在半夜醒來2、3次,怎樣也睡不回去。白天常打瞌睡、疲累、沒精神,且記憶力變差,常重複問一樣的問題,出門活動次數也變少,經醫師檢查確診「睡眠障礙合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淑花表示,睡眠和記憶力的確有很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對高齡者來說,改善睡眠品質不僅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也可能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與認知功能的退化。

腦淋巴系統模型。(長庚醫院提供)

腦淋巴系統模型。(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方基存主持,結合長庚醫院、長庚大學及台塑醫學事業發展中心的研究資源,建立本土健康人資料庫,針對失能、失智、睡眠等高齡長者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探索可行的健康改善方案。

方基存表示,慢性睡眠問題在高齡長者中極為普遍,約有40%至70%的高齡長者深受其擾。失眠已被證實與神經認知障礙如失智症、憂鬱症、自殺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研究共納入72位年齡從66歲至88歲的健康高齡長者,進行磁振造影(MRI)、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問卷調查,採用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技術(DTI-ALPS),量化腦淋巴系統的代謝清除功能,並分析其與大腦結構連結與功能連結的關聯。

分析結果發現,主觀睡眠品質愈差者,其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指數愈低,顯示腦淋巴系統清除功能下降,且記憶功能越差。進一步發現,僅在睡眠品質良好的高齡長者中,其大腦核心區域的「結構」與「功能」連結之間能夠合作順暢;而在睡不好的高齡長者中,則觀察不到大腦區域間的合作。

方基存說,這代表腦部清除系統功能失衡,會進而影響神經網絡間的正常運作與記憶力維持。高齡長者的睡眠品質可能與大腦功能可塑性及修復力有密切關聯,因此維持良好睡眠,不僅有助情緒與生理健康,對大腦的清除毒素功能更扮演關鍵角色。

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先採用非藥物方式改善陳女士的狀況,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例如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白天多活動、多曬太陽、多散步。三個月後,睡眠情況有好轉,記憶力變好、重複提問的情形也減少;半年後追蹤,認知功能測驗分數進步,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滿分30)也從25分進步到27分。

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4年10月國際頂尖精神醫學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

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林口長庚影像診療部杜振豐副主任、林口長庚腎臟科教授方基存教授、台北長庚副院長羅良明等人。(記者吳亮儀攝)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