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選單 搜尋

小學確診ADHD長大助身障者 保護司:及早發現「孩子不一樣」

2025/04/25 12:36

2024年全台受虐兒童中,有約2成具過動或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衛福部今(25日)舉辦「擁抱孩子的不一樣」記者會,邀請多位專家現身分享。(記者邱芷柔攝)

2024年全台受虐兒童中,有約2成具過動或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衛福部今(25日)舉辦「擁抱孩子的不一樣」記者會,邀請多位專家現身分享。(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那天我只是去買醬油,結果在社區裡迷路了2個小時。」林彥宇笑著說,卻讓全場人心一緊,童年的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常常一個分心就跑遠了,小時候媽媽交代他去買醬油,但出門後一邊追昆蟲,一邊在巷弄裡繞圈,不知道媽媽其實一路默默跟在背後、邊走邊哭,只因擔心「這個孩子以後到底該怎麼辦?」

林彥宇是苗栗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督導,也是ADHD患者。他分享,自己幼稚園就有症狀、小學三年級才確診。但當年資訊不多,父母聽了各種說法,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因此選擇用訓練替代治療,「他們真的很努力,但效果有限,我的童年其實滿挫折的。」

直到大學實習照顧一名ADHD孩子,看見對方願意用藥、主動面對病症,「我20多歲了卻還是一團亂,那個孩子讓我知道,我也該對自己負責。」林彥宇才開始接受治療,從出門記得帶手機、鑰匙、錢包開始,重新找回生活節奏。

林彥宇也分享,為了不分心,他吃飯時會刻意背對電視,不然就會聽不到老婆說話,「她會生氣,可能我現在也不會結婚了。」走過那段混亂,他成立ADHD社群、走進兒少保護工作,協助更多家庭找到資源與共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6%至8%的兒童有發展遲緩。我國6歲以下兒童通報比例僅4.3%,實際接受療育者更只有2.7%,顯示許多孩子仍未被發現或介入,衛福部今(25日)舉辦「擁抱孩子的不一樣」記者會,邀請多位專家現身分享。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指出,2024年全台受虐兒童中,有約2成具過動或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被安置照顧的孩子也多有身心障礙等狀況,另有67.5%的施虐照顧者本身也有身心問題;她強調,孩子和照顧者若有特殊需求,應及早辨識、介入治療,善用社福與醫療資源,才能避免問題惡化、打破家庭風險的循環。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指出,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3成學童一生中可能罹患精神疾病,其中ADHD占約1成。家庭壓力、課業、3C使用過度和霸凌都是風險因子。不過研究也發現,10到16歲若心肺和肌力較好,罹患憂鬱、焦慮和ADHD的機率較低,呼籲提升兒童運動量,並建立社區支持與早期診斷系統,讓孩子能及早獲得幫助。

臨床心理師金融建議,家長應幫孩子建立規律生活,與ADHD孩子溝通時要清楚簡單、一次說一件事,並多用正向鼓勵。台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顏瑞隆也提醒,家長應主動與學校合作,參與孩子學校生活,並每天花時間陪伴孩子,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也有助於行為改善。

林彥宇是苗栗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督導,也是ADHD患者,如今走過那段混亂,成立ADHD社群、走進兒少保護工作,協助更多家庭找到資源與共鳴。(記者邱芷柔攝)

林彥宇是苗栗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督導,也是ADHD患者,如今走過那段混亂,成立ADHD社群、走進兒少保護工作,協助更多家庭找到資源與共鳴。(記者邱芷柔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