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衛福部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以達到鼓勵求助、促進個人能力正向成長,及高風險即早介入。在方案推出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諮商師也成為一大討論焦點。心理諮商師蘇琮祺詳細分析這問題,手把手幫助大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心理諮商師。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師?由於經常被問,心理諮商師蘇琮祺在粉專「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分享這個問題的看法:
1.找離家近的心理師
蘇琮祺說明,諮商通常需要一定次數來建立信任並深入探討問題。如果你距離心理師的距離太遠,交通時間或成本過高,都可能會讓你在真正感受到諮商的好處之前而中斷。因此,選擇離家或工作地點較近的心理師,能減少這些不必要的阻力,也讓你更容易完成整個諮商歷程。
「先生緣,主人福」,有名氣或都會區的心理師,未必就會適合你,真的不需要跑到很遠的地方接受諮商。如果真的很難找到離家近的心理師,也可以考慮網路諮商,但我仍然優先建議選擇現場進行,因為現場互動,仍然有其無法替代的療效存在。
2.確認自己的需求與期待
蘇琮祺建議開始尋找心理師之前,試著回答或用紙筆寫下你的答案:
●我想解決什麼問題?(例如焦慮、憂鬱、人際困擾等)
●我對諮商的期待是什麼?(例如釐清困惑、學習應對技巧、探索自我等)
蘇琮祺說明,清楚自身的需求,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師。「如果不確定,也沒關係!你可以在初次諮詢時,與心理師一起討論釐清。」
3.了解心理師的專長與背景:
心理師各自的專長,就跟醫師的分專科類似,有些擅長處理焦慮與壓力調適,有些則專注於家庭關係或創傷療癒。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心理師,能讓諮商更快在你的身上出現效果。蘇琮祺建議從下列途徑了解心理師:
●他們的自我介紹、網站或社群平台
●發表的文章、書籍或podcast
●是否參與專業組織或相關課程
●有無公開演講或課程資訊
了解心理師的專長,有助於判斷對方是否適合自己的需求。
4. 尋求其他專業的推薦:
如果還是對如何選擇心理師感到有困難,你也可試試以下方法:
●各地區的心理衛生中心:目前在各縣市都有自己的心理衛生中心,除了提供在地民眾的補助諮商外,也可以向他們詢問有無推薦的心理諮商資源。
●各地區的心理師公會:多數地區的心理師公會都有會員名單與專長分類,你直接聯繫他們來尋求建議。
●精神科醫師:若已有就診,你也可以請你的精神科醫師依你的狀況推薦合適的心理師。
這些方式都能減少摸索或試誤的時間,幫助你更快地找到專業資源。
5. 初次會談:提問與感受都很重要
初次諮商時,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提出來跟心理師討論:
●諮商流程為何?
●後續的諮商建議是什麼?
●對諮商過程的任何疑問或擔憂
同時請注意以下感受:
●心理師是否覺得讓你感到安全和被尊重?
●心理師是否能理解你的需求,並與你共同設立目標?
●你們之間的互動方式是否讓你感到舒適?
蘇琮祺說明,諮商能否在你身上看見成效,你與心理師之間的契合度跟合作關係至關重要。如果互動後,真的感覺不適合,你其實可以再嘗試與其他心理師談談看,因為諮商很強調所謂的適配性。
6. 給自己與心理師一點時間
蘇琮祺說明,諮商需要時間建立信任,並逐步深入問題。蘇琮祺提醒,不要因為一兩次諮商後,覺得沒效果就放棄了,因為諮商成效通常都會需要幾次的會談之後,才能逐漸被感受到。
蘇琮祺表示,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師,就像是尋找一位適合自己的旅伴!尋求諮商的過程,既是一種尋求專業協助的過程,也像是在自我探索的路上,尋找與自己有共鳴的旅伴。「別害怕嘗試,也別害怕提問,夠專業的心理師,能陪你安心地走在自我探索與成長的路上,也知道如何提供你必要的協助,又或者是協助你尋找到更適合你的心理師或心理健康資源。」
衛福部表示,在今年中擴大補助,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世代,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擴大延伸心理支持方案有三大重點,包括:「鼓勵求助、面對問題」、「個人能力、正向成長」、「風險轉介、及早就醫」。
為了讓服務更便利及時,心理健康司建置「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優化網路資訊平台,民眾上網即可查詢附近合作機構,以及預約名額狀況。心理健康司也積極提升簽約機構量能,今年可望增至近500家,單一院所由每週服務8人次,上升至1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