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孩子哭鬧常會引發大人情緒反應,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常無法清楚表達意思,更讓大人摸不著頭緒,不知如何是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指出,孩子哭表示其正處於負面情緒中,有可能是焦慮反應,而他們也可能透過情緒變化、恐懼、睡眠問題、行為改變或是生理反應,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困擾。
蔡百祥在臉書「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指出,5歲的小光(化名)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最近因為上了幼兒園,情緒波動大,有時後哭起來一發不可收拾,但是又說不出原因,媽媽不知道該怎辦才好,因而詢問心理師:「孩子哭就是焦慮嗎?該怎麼才能減緩小光的焦慮感呢?」
蔡百祥說,其實孩子哭泣是表達其負面情緒,孩子也可能過其他方式宣洩情緒,當我們觀察到異常徵兆時,應先試著找出「原因」。
他指出,可以跟孩子找個安靜的角落,從最近觀察到行為表現說起,問問孩子「有覺得自己哪裡不同嗎?」讓孩子自己察覺,並從中娓娓道來,說出心底的想法。在過程中,可以告訴孩子,無論有任何的心事,都能夠跟爸爸媽媽討論,表達出充分的支持。
蔡百祥表示,當解決了「問題背後的問題」,或許孩子的焦慮與行為表現也就能迎刃而解,爸爸.媽媽也可以更放心了。
孩子這些表現 透露情緒困擾
●情緒變化:孩子可能比平常更害怕或焦慮,展現出過度警惕的行為,無法徹底放鬆。
●特定恐懼:對於特定事物有恐懼感,例如害怕地震,所以對於進出家門都很抗拒,或者害怕家長不在身邊,急著尋找家人。
●睡眠問題:出現做惡夢、難以入睡的狀況,或者害怕黑暗或獨自上床睡覺。
●行為改變:孩子可能會變得更愛黏人,不願意與家庭成員分開。或情緒波動變大,容易焦慮和生氣。
●生理反應:出現尿床或大便的問題,或者身體出現其他生理上的不適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