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71歲朱女士罹患輸尿管尿路上皮癌,術後接受癌症免疫療法,腫瘤獲得大幅清除,但卻出現左眼視力模糊、頭痛、皮膚出疹等,經檢查發現為免疫療法藥物誘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所幸經局部類固醇注射及藥水治療後,已恢復原本視力。
台北榮總眼科部眼矯型重建科主任黃德光表示,葡萄膜炎是眼內組織發炎,依照發生部位而有不同名稱,在虹膜為虹彩炎、在睫狀體為睫狀體炎、在脈絡膜為脈絡膜炎,若是涵蓋1種以上則稱為葡萄膜炎,常見原因包含惡性腫瘤、感染、自體免疫發炎、代謝藥物作用。
黃德光指出,葡萄膜炎不常見,台灣每年每1000人有1人發病,可能有3大症狀,像是視力模糊,但不會好好壞壞,而是持續模糊;不正常的飛蚊症增加,往往與發炎有關,不容易消除,因此持續存在;外表紅、痛、畏光,初級眼藥水無法緩解。
不過,黃德光也指出,一般民眾罹患葡萄膜炎多屬於非感染性,癌症患者則以感染病因占51.1%為主,因此更複雜、更危險。
黃德光並提到,目前癌症免疫療法逐漸盛行,主要經由個人免疫力覺醒攻擊癌細胞而達成療效,副作用較傳統化療、標靶藥物少,但在罕見狀況下,有些病人會被誘發自體免疫反應,少數以葡萄膜炎表現,根據文獻資料,葡萄膜炎發生率約1%至2%,也有些低於1%,只要針對發炎加以治療,輕微時使用眼藥水,嚴重時暫停免疫療法並加上身體消炎藥物或眼內注射,即可能緩解與消除發炎、恢復視力。
朱女士被診斷為因免疫療法引起的雙眼葡萄膜炎後,經過暫緩相關療程,以及左眼局部類固醇注射、雙眼類固醇藥水治療後,在1個月內逐漸恢復,左眼、右眼視力也分別由0.3、0.8恢復到原本的0.6、1.0。
黃德光提醒,若在癌症治療過程發生眼睛疾病,應立刻就醫檢查,經過精密儀器與散瞳檢查,可依據結果,譬如角膜內皮上聚集許多沉澱物,眼內發炎細胞增加,視網膜和脈絡膜產生病灶,確診葡萄膜炎,以利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