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春節團聚免不了可能要面對親友關心,甚至有些媳婦的婆家觀念較傳統,會出現表面是「詢問」但實際是「要求」的壓力問號,讓不少人感到困擾。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羅惠群表示,針對常見的3道難題,關鍵在於預先設想題目與答案、事前溝通拉好戰友,避免陷入情緒漩渦,就不會打壞過年的好心情。
第一道難題是常見的「有沒有交往對象?」、「收入如何?」等涉及個人的問題,羅惠群指出,可先做好應答準備、生出自己的答案;若是「要不要結婚?」「打不打算生小孩?」等以家庭為基礎的問題,則是涉及的人要有共同答案。
羅惠群說明,親友的關心通常是希望家人往傳統觀念中的「成功」方向走,只是「這個成功是有毒的」,可能帶來壓力。不過,這些像是考古題,當事人先不要往壞的方向思考,有些人覺得每年一直問隱私煩死了,但情緒不佳「是你的因素比較大」,為何要把自己放進「好像沒有滿足親友的期望或比不上別人、一無是處」的角色?
羅惠群指出,可先將長輩分成兩大類,第一類當成例行性任務,大家通常都清楚長輩想要聽什麼,就簡單回答「還OK」、「還不錯」、「有在計畫但看看有沒有機會」、「可能明年或後年」,最怕有些頑固型長輩會加碼碎念,一樣建議先準備應對答案,以免陷入不舒服的情緒,若答完對方繼續猛攻,就要自行調解情緒。
第二類則是盡量不見面,每個人都有自己忍耐的時間點,例如上午拜年後,下午就去找好友,以「有其他事情」為理由,減少或避開與煩躁家人相處的時間,但也不會說都沒回家。不然,現在有些人可能提早返鄉,春節期間就出國,或是因工作加班而年後再返家,就直接避免與這類親友接觸。
第二道難題為長輩詢問小孩課業或與其他小孩比較,例如「成績如何?」「有沒有想要考哪裡?念什麼科系?」甚至進一步說「看看誰誰誰好厲害都考第一名,你要再加油進步」等,恐對孩子形成壓力,羅惠群建議回應方式以高中職為界線而有不同。
羅惠群指出,若小孩為國中以下階段,建議家長站出來、救援孩子,若屬於對於成績極度重視的父母,在親友詢問小孩時,容易陷入一起碎念的狀態,把氣氛搞僵,因此「自控」很重要,本身要先思考想要這個年過得怎麼樣,而不會以成績評斷小孩的父母,多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相對容易處理,建議多使用「孩子不一樣、不能比,大家都很棒」等方式打圓場,識趣的長輩就會停住了。
至於高中職以上的學生,羅惠群建議,家長可與孩子事前溝通、討論策略,像是「若某某長輩問到這題要如何回答?」「若你被問完有情緒,爸爸媽媽要怎麼幫你?」讓小孩學習應對,但當親友在關心時,家長仍要在旁邊協助會更好。
第三道難題則是媳婦的兩難角色,有些人碰到婆婆開口「初二大姑或小姑會回家,你要在家中準備,別回娘家了吧?」,羅惠群提醒,此題核心概念在於另一半如何支持太太的角色,因為太太回娘家不應該被犧牲,可惜傳統社會很多男性無法挺身而出,需要一些訓練,建議女性過年前就先與丈夫溝通好。
羅惠群也提到,有些年輕人或許有家中長輩支援買房頭期款或租金等因素,被壓迫的感覺會更強、更辛苦,萬一夫妻觀念不一致,或是先生不支持太太,就會回過頭燒到自己的婚姻,恐就需要進入諮商,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