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你面對陌生人或想參加活動,但想到要和新朋友交談時,心臟就開始不規則地跳動?全身細胞都無法停止顫抖?對此,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表示,不少青少年在面對老師或同學時,都有類似這樣的困擾,建議可透過4招,像是:在家模擬情境、緊張先深呼吸及學習鼓勵自己等,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他強調,克服社交恐懼是一個終身的學習過程,別要求孩子一步到位。
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指出,很多青少年在面對學校的老師、同學時,感到壓力山大。他們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焦慮,甚至在參加活動前的幾天也可能感到強烈的不安。這陣子開學,若家裡的青少年有這樣的困擾,請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和支持,陪伴他們克服問題。
蔡百祥提到,若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恐懼,需要有計劃的訓練過程,可從相對不那麼具威脅性的情境開始,逐漸建立信心,然後慢慢面對那些引起極大焦慮的情境,他分享4個實用的練習方法,供民眾參考:
●設定小目標:把面對社交恐懼的挑戰分成小步驟,這樣孩子可以一點一點地挑戰自己。如從參加小型聚會開始,逐漸擴大到更大的社交場合。
●在家模擬情境:在家中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孩子模擬社交情境,並練習與他人交談。這可幫助他們增加自信,並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
●緊張先深呼吸:教導孩子一些放鬆技巧,像是冥想或瑜伽,或者最簡單的,遇到緊張情況先深呼吸,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他們在焦慮情境中保持冷靜。
●學習鼓勵自己:鼓勵孩子與自己進行積極的對話。幫助他們認識到負面想法,並將其轉變為積極的思維模式。例如,將「我會出糗」轉換為「我可以克服這個挑戰」。
最後,蔡百祥也強調,最關鍵的是,要跟孩子一起認識狀況,讓孩子理解自己正處於負面想法中,逐步面對恐懼情境,才有機會慢慢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