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精神疾病容易被污名化,確診者也常缺乏病識感,或擔心異樣眼光而拒絕接受治療,然而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就可以穩定病情、恢復正常生活。政府去年編列獨立預算27億餘元,鼓勵臨床醫師將「長效針劑」列為精神病患者優先治療選項,目前27億餘元專款使用率已達54%,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也預期,今年使用率會再成長。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今(18日)天舉辦記者會,邀請專家介紹思覺失調症及醫療進展,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陳泰宇指出,研究統計大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思覺失調症,首次發病年齡多在15至20歲,男女比例相當,但病友多缺乏病識感,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搶救大腦功能的時機。
陳泰宇說,過去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有「中邪、無法治療」的錯誤迷思,目前思覺失調患者有多種口服與針劑藥物選擇,現階段國際趨勢建議,在醫師評估下優先使用長效針劑治療,不僅有助長時間維持血液中藥物濃度、提升用藥規律性、降低復發風險,也能減少照護者提醒按期吃藥而可能引發的衝突與壓力。
與會的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說,我國國衛院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可降低再住院風險達20%至25%,但相較於北歐、美國思覺失調患者使用長效針劑比例達40%,過去我國約僅有10%。
好消息是,政府編列長效針劑專款逾27億元用於精神疾病治療後,長效針劑臨床使用大幅提升。陳亮妤說,過去長效針劑使用率低的原因很多,例如自費價格昂貴,或是患者會認為「吃藥」有主動權「打針」屬於被動,近年持續倡議加上專款推波助瀾,去年在疫情下,專款使用率已超過54%,預期今年會再成長。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也分享收治個案,阿正在大學時開始出現幻聽,初期自以為有神通,後來腦中聲音越來越激進,嚇得阿正不敢睡,常常跑到公園過夜直到天亮才回家,阿正始終不覺得自己生病,後來在父親堅持下,透過警消人員協助送醫治療,穩定控制病況的阿正,不但可以幫忙照顧晚期肺癌的媽媽走路復健、每餐一小時的餵食,近一年在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下,更回歸「平靜」的人生,保有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楊斯年強調,當民眾出現工作和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專注力變差、失眠、多疑、甚至幻覺、妄想時,都需要提高警覺,及早診斷與治療是翻轉思覺失調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