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若已按照相同或類似的飲食計畫控制很久,是時候確認計劃是否需要調整了!營養師張宜婷在臉書粉專「營養小桃氣-宜婷營養師」發文表示,應先確認自己的心理狀態是否健康,心態正確才能走得長久。接著可檢視改變進度與確認身體狀態,按照步調調整飲食控制計畫,必要時也可向專業營養師諮詢。
第一步:確認心理狀態
張宜婷指出,若沒有特別需要嚴格斷食、斷糖,按照211餐盤原則其實可以一輩子使用。但若心裡很痛苦,覺得一直壓抑著不能開心吃東西,有種食物剝奪感,可稍微放鬆一下心態,飲食控制是長久、一輩子的事,絕對不是達成1個目標後就能大幅度放鬆的。
她表示,應建立正確心態,若有短期目標、需要積極調整,斷食、少碳水沒問題,但總有一天要恢復類似211的餐盤原則。因此千萬別一開始衝太快,導致後續很難維持、反彈嚴重,反而因為過度壓抑讓自己大吃大喝。
張宜婷提及,如果一開始真的無法完全控制,只要有開始,不管調低飲料甜度、減少飲品頻率或將晚餐時間提早一點,就是進步。這些小進步累積起來,都會讓自己越來越好。
她坦言,心裡知道正在做健康的事,並按照生活步調做自己能做到的改變,堅持下去才能達成目標。走得慢卻走得遠,比一開始衝刺卻半途放棄更好。
第二步:檢視改變進度
張宜婷指出,最客觀、最直接的進度就是看體重、體脂。有體重、體脂計,在相同狀態下定期用同台機器觀察努力的成果,可用減重的「%數」評估。1週減重0.5-1%算是積極控制時合理的減重速度;如果一直沒有達到這個成果,可適當檢視飲食是否太過單一、能量或飲食分配不均,是否有其他荷爾蒙狀況影響自身狀態,運動過度有時也會讓減重與飲食控制效果不彰。
她提及,假使不確定狀況是否在軌道上,可找專業營養師諮詢。
第三步:確認身體狀態
張宜婷表示,可觀察長時間斷食或飲食控制後,是否有出現月經失調、腸胃不適、睡眠障礙、皮膚乾燥甚至脫髮的狀況。控制飲食最怕遇到整體熱量、油脂與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狀況,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小毛病,這樣就算體重減輕、體態改變,健康狀況也可能受到長期的影響。
她說明,飲食控制後,抽血或健檢報告會出現與之前不同的反應情況,這也都可以與醫師、專業人員討論,檢視目前飲食是否需要做調整的。
張宜婷提醒,減重是一時,維持才是一輩子,選擇身心靈都開心的方式,才是最終可以持續做到的事。同時也可以請專業人士協助,找到適合的目標與方向,健康、舒服地持續與維持。
此外,她提供衛福部簡易的飲食行為測量表,可檢視飲食型態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