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網紅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課程,引起各界熱議,進而探討「心理諮商」究竟是什麼?與「心理治療」又有何不同?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長聖說明,「心理諮商」是一種談話性質的活動,當一個人有需要時,透過與助人者的互動,來協助他覺察和瞭解自身,找可能的解決方案;「心理治療」在整體身心治療過程中的角色,並不亞於藥物治療,甚至有多項實證醫學研究證實,每週或雙週一次,連續執行6-12次的深度心理治療,能有效減輕個案的身心困擾。
陳長聖在臉書專頁「身心·精神 陳長聖醫師」與個人網頁分享,大多數狀況下,心理諮商是一對一、相當私密的談話。在一次次談話歷程中,像是場旅行一樣,由助人者帶領著案主探索心智內的地圖,讓案主能夠真誠地面對、以及揭露自我內在隱私;而助人者細心的聆聽、適時引導、給予真誠的回饋,這樣的探索旅程,要夠案主更加了解自我,非常需要助人者扎實的心理學基礎。
陳長聖說,在台灣,心理諮商師需要經過心理研究所主修「諮商心理」(常是教育學院或人文社會學院),並經實習及格,有碩士以上學位,且經過國家考試後,才能正式執業。
陳長聖表示,在健保制度下執行「心理治療」的人,是精神科(身心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他們除了要通過各自的國考執照之外,也需經過醫院臨床業務訓練,取得身心醫學的知識和實務經驗。英國國家治療準則(NICE Guideline)中,在兒少的情緒議題,以及成人的憂鬱、焦慮、強迫症、適應障礙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上,都強調心理治療的重要。
陳長聖指出,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的回應和建議,也不僅是出自於「心理學理論」,更需要奠基於「精神醫學」和「心身醫學」的知識。心理治療除了一對一的形式外,還有家人一起坐下來談的家族治療、不同人聚成團體的團體治療,另外,也有不屬於談話性質的形式,例如:使用玩偶玩具的遊戲治療、使用繪畫或美術媒材的藝術治療、聆聽音樂或創作音樂的音樂治療、使用肢體動作的舞蹈治療、藉由冥想學習「了了分明」、「活在當下」的正念治療。
如何找到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
陳長聖表示,如果想要探索自我、減緩身心症狀痛苦,應先求不傷身,再求強身健體,這些事情還是讓有認證的專業人員來吧,畢竟專業人員是經過學校、機構、和國家認證,還有更多實務經驗。如果已經有身心、精神科就診,可以請醫師推薦;如果是一般人生議題,可以透過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推薦;如果不確定自己面對的是人生議題,還是已經進展到心理疾患,請還是先找精神、身心科醫師評估、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