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管淑平/台北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1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比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前和疫情期間的青少年大腦,發現經歷過這場全球大流行疫情防疫封鎖的青少年,大腦有提早老化的跡象。
英國《衛報》1日報導,研究人員針對疫情發生前、2016年11月2019年11月這段期間美國81名青少年,以及在2020年10月到2022年3月疫情期間82名青少年兩組人所做的腦部磁振造影(MRI),比對年齡、性別等因子相同的64人大腦掃描影像,發現如皮質變薄和海馬迴、杏仁核的生長等青春期階段出現的大腦生理變化,在疫情組青少年都比疫情前那組還大,意味著前者的大腦這種發展階段加速,換言之,他們的大腦已加速老化。
這份1日在《生物精神病學:全球開放科學》(Biological Psychiatry: Global Open Science)期刊發表的報告,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戈利布(Ian Gotlib)說,「大腦老化的差異大約是3年,鑑於(防疫)封鎖時間不到1年,我們原本沒有預期會有這麼大幅度的增加」。
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分析對象是加州灣區具代表性青少年樣本,原本是要研究青少年階段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不過,後來也同時評估焦慮、憂慮等症狀。疫情族群自我回報經歷更大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憂慮和內化等問題比較嚴重。
戈利布說,這項研究的發現,呼應其他探究這場疫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衝擊的研究結果,「對青少年來說,大腦生理變化會伴隨著心理健康惡化發生,而這可能是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
不過,不清楚研究中所見較差的心理健康,是否是大腦較快老化造成的,或者青少年大腦提早老化是好是壞。戈利布說,「在年紀較大的成年人身上,這些大腦變化通常與認知功能衰減有關聯,但是還不清楚這種情況在青少年身上意味著什麼」。但是他說,這是首次呈現出,大腦中看來與壓力有關的改變,會伴隨著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認知神經學家湯馬斯(Michael Thomas)指出,史丹福這項研究證實了青少年在疫情期間焦慮、憂鬱增加之苦,但是現在還難以明白,大腦結構大小的差異對現在或未來行為的影響,而且其影響也不一定會是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