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何有些人在減肥時,加入運動後反而體重很少出現變化?醫師表示,排除無氧運動相關的肌肉破壞等因素,此現象主要是與「運動引起的壓力」和「腸道菌的改變」有關。若以紓壓為目的運動,對於腸道菌的回饋就是正向的;如果其實討厭運動,那運動則會帶來身心壓力,反而會讓腸道菌相和身體發炎。
湞媄診所院長王姿允在臉書粉專「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發文指出,在2016年一篇針對運動員的系統性綜論,探討運動引起的壓力行為、腸腦軸和飲食的關係。
王姿允表示,「高強度運動」本來就伴隨高度生理和心理要求,這些都是壓力源。身體應對壓力的方式包含「自主神經系統」(ANS)和「腸道神經系統」(ENS)雙向作用,亦即腸腦軸。而參與交流訊號的介質包括腸道激素(GABA、NPY、多巴胺)和腸道菌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色胺酸等)。有些人緊張就腹瀉、憂鬱就沒胃口(腸道停止蠕動)皆為腸腦軸的例子。
自願運動好得快 強迫運動反增發炎率
王姿允說明,此綜論中列舉一項動物實驗,發現「運動引起的壓力會直接改變腸道微生物組成」。在結腸炎小鼠的模型中,若老鼠是「自願」去跑步(玩玩滾輪),則6週便可減輕腸道症狀;但若是「強迫跑步」(用跑步機)的小鼠,則會加劇腸道發炎和臨床症狀。
腸道菌相發現,與免疫功能和腸道疾病密切相關的Turicibacter spp.在「自願跑步組」中較低(表示較低的發炎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強迫跑步組」比「久坐不動組」有更多和腸粘液降解作用有關的Ruminococcus gnavus,這個菌屬表示較高的腸道發炎相關性。
王姿允解釋,因此若是以舒壓為目的運動,對於腸道菌的回饋就是正向的,而若其實討厭運動,則運動會帶來身心壓力,反而讓腸道菌相和身體發炎加劇。而肥胖患者的腸道菌相本來就是增加腸道通透性、增加內毒素跟系統性發炎的狀況,若再增加運動壓力毋疑是雪上加霜。
注意飲食調控 勝過強迫運動致反效果
王姿允呼籲,並非運動就不好,而是不應為了減肥而強迫自己運動。因能帶來足夠熱量消耗的運動強度通常也伴隨大量的身心壓力,既然許多臨床研究都證實純飲食就能有效減脂,甚至吃對食物有助於降低身體、腸道發炎,及幫助增肌減脂,實在不應強迫他人運動減肥。
王姿允補充,研究結論也提到為了降低運動員的壓力跟腸胃道症狀,高脂和高纖維(過量蔬菜)都要避免,但為了維持腸道健康,攝取「複雜的植物性多醣食物」跟益生菌是可以考慮的,包含豆腐跟糙米這類含纖維跟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