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6歲「抗議天王」柯賜海今早被發現陳屍於台北市北投區一處公園旁的車內,詳細死因仍待釐清。他生前曾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亦譯巴金森氏症),根據衛福部嘉義醫院衛教資料與急診部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症為漸進性、退化性的神經疾病,常見於5、60歲以上,主要症狀為顫抖、僵硬、動作遲緩、姿勢異常、步態不穩、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智力障礙等。
帕金森氏症主因為大腦內的基底核的多巴胺濃度不夠,而出現動作徐緩、僵硬與顫抖,大多數患者病因不明。
帕金森氏症7大症狀
●顫抖:通常發生在四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活動時消失,故稱為靜止性顫抖,但部分患者活動時也會出現。
●僵硬:當面部僵硬時,臉部像戴著面具,缺乏表情、笑容,眼瞼眨動減少。若發生於四肢及軀幹時,則因互為拮抗的2組肌肉張力相對增強而致。
●動作遲鈍:行為緩慢笨拙,動作的起始困難,如走路時手臂擺動消失、手指僵硬、扣鈕釦及繫鞋帶困難,或字越寫越小且不清晰。或者精密工作能力減退,尤其是需要迅速反覆的動作。
●姿勢異常:身體向前彎曲,下巴彎到胸前,肩膀向前彎成圓形,走路時向前傾斜。此時走路轉彎很慢,且不穩定。
●步態不穩:走路起步困難,像被「冰凍」、黏在地上,要拖一段時間才能開動。起步後步伐很小、慢吞吞拖著腳步走,之後漸漸地越走越快、趕路般向前衝,變成碎步進行的狀態,且步態在意識控制下很難立刻停止。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流口水、吞嚥困難、便秘、說話不清楚,或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皮膚潮紅發熱。
●智力障礙:一般患者智力及感覺都正常,但部份長期、嚴重的患者會有智力衰退現象,如記憶及計算能力減退。
衛福部嘉義醫院指出,以上病況會緩慢進行、逐漸惡化,但每位病人病情變化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目前巴金森氏症無法根治,主要治療目標在解除症狀,以藥物治療為主,若藥物治療不產生作用時,才採用外科手術治療。
患者7點注意事項
患者應注意日常生活中7大要點,提升生活品質、增強身體活動機能。
●維持活動功能:以漸進式活動增進肌肉強度,維持正常身體活動功能。
●增進自我照顧能力:可在床緣加裝床欄方便上下床。
●家中擺設簡單:預防損傷,例如浴室加裝扶手及防滑墊。
●促進排便:增加液體及纖維質攝取,每天固定時間如廁,將馬桶座位調高,必要時使用軟便劑。
●維持適當營養:可多吃高熱量、高蛋白易咀嚼食物。
●規律服藥:避免引發帕金森危機。
●注意藥物副作用:如姿位性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