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頭痛、經痛、肚子痛都有止痛藥,但你知道手術後有專門的止痛藥嗎?食藥署說明,術後止痛藥可分為醫師開立處方,以及「病人自控式止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2種。其中PCA提供病患疼痛自主權,可更快達到止痛效果,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需經過醫師評估,也要考量經濟負擔是否許可。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傳統的術後止痛方式是透過醫師開立處方,由藥師調劑,再經護理師給藥,可以分為口服或是注射給予。現今另有新的術後止痛選擇「病人自控式止痛」,依照病患疼痛指數及需求,由醫師設定安全劑量與使用頻率,病人可依據自身疼痛狀況決定是否給藥。由於已設定安全劑量與頻率,不需要擔心被誤觸或是過量、成癮的問題。
食藥署說明,PCA有2種給藥途徑:
●靜脈點滴給予:適合大部分手術,不需要額外放置侵入性導管。
●硬脊膜外腔給予:術前須先放置軟管於硬脊膜外腔,止痛效果更佳。適合用於胸腔、腹部、下肢等,不宜用於上肢及頭頸部手術。
食藥署指出,PCA使用上可能發生噁心、嘔吐、頭暈等副作用,但是通常可以藉由調整藥品的劑量來改善。
食藥署表示,PCA提供病患疼痛的自主權,可以更快達到止痛效果,也能減少臥床的併發症發生。對於一些長期的慢性病患,也可以改善預後以及生活品質。
食藥署提醒,有別於傳統健保給付的止痛藥,PCA屬於自費型治療,雖然在使用上有許多優點,但也需要考量經濟負擔是否許可,且非每個人都可以使用,需經過醫師評估。若有任何問題可以諮詢醫師或醫院的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