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秋意漸濃,天氣漸轉涼,中醫師指出,要小心季節變換導致過敏與秋燥,秋燥常見症狀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口乾渴、皮膚乾癢等症狀,可透過「養陰潤燥」來秋季養生。
合佗中醫診所中醫師施昀廷在臉書專頁「柴胡中醫不中二」發文指出,秋主燥金,燥氣襲人,易耗津液,秋燥就是秋季感受燥熱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初起以咽乾、鼻燥、乾咳、皮膚乾燥等肺系症狀為主,一般病情輕,易痊癒,另因肺與大腸相表裡,也易產生便秘症狀。
施昀廷表示,最簡單的養陰方法便是多喝水,多吃含水量多的食物,例如:山藥、黑木耳、銀耳、水梨、蓮藕、秋葵等,另外包子、饅頭、蒸餃等蒸煮類食物也是很不錯。
施昀廷提醒,要避免吃易上火傷陰的食物,例如麻辣鍋、麻醬麵、炒花生、餅乾、月餅、麵包、吐司等辣的或烘焙類食物,會容易口乾舌燥進而咳嗽。抽菸也是最好避免或減少。
施昀廷說明,因為酒為水穀之悍氣,會讓氣血往外加速流動,進而臉紅、頭暈、起酒疹等,所以酒水不是很好的養陰食物。
施昀廷指出,石斛、百合、麥門冬、天門冬、西洋蔘、玉竹、紅棗、何首烏等都很適合來養陰,像是喝喝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等來滋陰潤肺降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