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善用疫苗資源,開放民眾自行向醫療院所登記施打疫苗殘劑,但仍有些民眾對疫苗殘劑抱有是次等的、過期的誤解。對此,醫師用一張圖說明疫苗殘劑釋出的過程,並表示殘劑比較像「候補」的角色,可遇不可求。
徐嘉賢兒科診所院長徐嘉賢在臉書粉絲專頁「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發文分享,最近很多民眾來打新冠肺炎疫苗時會和他們聊聊,發現有蠻大的比例民眾,對於「殘劑」有許多誤解「以為它是比較次等的」、「以為是抽剩下東湊西湊、混瓶拼裝出來的」或者「以為那些是過期的」,這真的是大大的誤解。
對此,徐嘉賢用圖和例子來解釋:假設本來透過政府的預約系統,預定今天約了10個人,結果其中一個人臨時爽約取消,另外一個人經過醫生評估之後,發現他不適合施打,例如發高燒、有疫苗的禁忌症、對疫苗的成分過敏,所以「10人-8人=2人」就會臨時空出2個名額,而這2個名額就是所謂的「殘劑」。
徐嘉賢說,其實它比較像「候補」的角色,「殘」這個名稱,真的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是比較差的東西,其實真的沒有比較差,只是剛好多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要臨時找人來施打。所以結論是,殘劑是可遇不可求並沒有比較差,因它臨時多出來的、限時又限量政府的預約系統沒辦法預約,它也不會主動通知你,要請您自己找醫療院所登記。
徐嘉賢分享,古代的老智慧說得對,取對名字一切暢通無阻,取錯名字衰一輩子。之前曾經有人提議把它叫做「永春疫苗」(台語的:用剩的)結果被很多人打槍,他笑說「我來不負責提議稱為限量益生劑,我看大家一定對它會更加嚮往?!」,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不管什麼,前面只要加限量,馬上觀感不同」、「只能說:名字真的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