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般民眾看診時,除了掛號費外,還會有一筆部分負擔,有時候比較貴,有時候又比較便宜,究竟這些負擔的費用到底怎麼算呢?衛福部健保署回應,若民眾被安排住院,部分負擔將會依病房類別及天數計算,急性病房之部分負擔比率高於慢性病房。
健保署表示,民眾到診所或醫院看病時,除了健保會幫忙給付醫療費用外,也有一部分的錢是需要民眾自掏腰包的,也就是所謂的「部分負擔」,針對看診的費用說明,健保署整理出4大項:
1.門診基本部分負擔
西醫和急診會按照醫療院所的層級與檢傷分類而有所不同,層級與檢傷分類越高,部分負擔也越高,最高負擔550元;牙醫和中醫則是不分醫療院所的層級,統一為50元的部分負擔。
2.門診藥品部分負擔
藥費越高,門診藥品部分負擔也會較高,但藥費超過1,000元,以上限200元收取,且藥費100元以下,不需要自付門診藥品部分負擔。
3.門診復健(含中醫傷科)部分負擔
若病患有在門診進行復健物理治療或中醫傷科治療,那麼同一療程自第2次起,每次須付部分負擔50元(復健物理治療「中度-複雜」及「複雜」治療除外)。
4.住院部分負擔
依據病患住院病房類別及住院日數長短所定不同比率計收,急性病房之部分負擔比率高於慢性病房,其目的是希望民眾生病住院時,過了急性期,就應該回家療養或轉入慢性病房。
健保署提到,部分負擔的規定主要是提醒民眾醫療資源寶貴,其資源是用來幫助生病的人,因此千萬不可以浪費。另外,健保署會視不同對象而有相對應的收費標準,如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病患,門診就醫時不論醫院層級,基本部分負擔費用均按診所層級收取 50元,也就是最低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