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黑心海鮮竄全台 食藥署︰5關鍵防食物中毒

2020/07/26 11:14

生鮮海產及魚貝類若烹調處理不當恐引起腸炎弧菌食品中毒;圖為情境照。(擷取自Unsplash)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繼日前台南查獲某水產行以違法添加物浸泡海鮮出售,昨日又爆出新北市一家海鮮食材批發商,將過期和即期的冷凍海鮮竄改標籤後繼續販售,檢警查扣3000多公斤黑心食品,但該批發商鋪貨通路遍布全台,已有不少產品流入市面,包含渡假飯店、餐飲會館、私立中小學等均受害;針對食不安心消費者該如何自保?食藥署指出,台灣常見食品中毒有6大類,預防應做到5要原則。

根據食藥署《食品中毒常見問與答》指出,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

為了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產生毒素,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圖為情境照。(擷取自Unsplash)

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品中毒食品可分為6大類包括︰1.腸炎弧菌食品中毒主要為生鮮海產及魚貝類。2.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主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及豆製品。3.病原性大腸桿菌食品中毒主要為受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源。4.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中毒主要為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5.仙人掌桿菌食品中毒主要為米飯等澱粉類製品、肉汁等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6.肉毒桿菌食品中毒主要為低酸性罐頭食品、香腸及火腿等肉類加工品及真空包裝豆干製品等。

食藥署表示,溫度介於7~60℃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細菌才易被消滅。保存溫度方面,熱存溫度需高於60℃,冷藏溫度需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為了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產生毒素,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

一般而言,適當的加熱過程可以殺死活的細菌,也可以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例如肉毒桿菌的毒素即可在100℃加熱10分鐘後失去活性。但是,有許多細菌產生的毒素可以耐熱,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在高溫烹煮過後仍然不會被破壞。

預防食物中毒,料理時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圖為情境照。(擷取自Unsplash)

食藥署提出預防食品中毒5要原則︰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澈底洗淨,有傷口要先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3.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4.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 細菌才容易被消滅。5.要注意保存溫度:低於7℃ 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民眾如果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時應迅速就醫,將剩餘食品檢體密封低溫冷藏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