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03 12:06

    廣告騙很大!食藥署公布10大違規廣告「它」挨罰1978萬元

    衛福部食藥署今(3日)公布了 2023年10大違規廣告產品名單,這些違規主要涉及廣告違法宣稱療效,其中「A.H.A關捷挺固力」被處1978萬元罰款,是罰款金額最高的案件。十大違規廣告分別為:1.「A.H.A關捷挺固立」、2.「諾貝爾獎Dr.穆拉德懾護威膠囊」、3.「關速樂多國專利新希望強效關鍵組」、

  • 2024-02-22 09:30

    健康網》保健品怎麼吃才對?營養師:隨意中斷食用恐反效果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藥師或營養師應當經常被民眾詢問「保健食品吃多久有效?」營養師劉雅惠表示,保健食品並非藥物,不做治療,是以長期保養為目的,所以是無法1、2天見效的。同時他提醒吃保健食品時,不能中斷,以免身體更嚴重,正確的順序應先與專業人員溝通,調整生活作息,最後再與醫生討論可不可以漸進式的調整藥物

  • 2024-02-21 11:02

    健康網》香辣蝦味先用了「蘇丹紅」辣椒粉下架 專家提2點留意

    相關新聞請見使用「蘇丹紅」辣椒粉 「蝦味先香辣口味」緊急下架葉立斌/核稿編輯零食蝦味先的香辣口味,傳出使用含有致癌工業原料蘇丹紅的辣椒粉,現已緊急下架。食品公司公告若持有該批蝦味先,可持發票及產品,向原購買商提出退換貨。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蘇丹紅為第3類致癌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確定對人類會致癌,

  • 2024-02-10 15:07

    認明「小綠人」標章 春節挑禮送健康食品注意3件事

    保健食品是許多民眾春節送禮首選,藥師提醒,選購認明「小綠人」標章,才是取得衛福部認證的「健康食品」,且最好確認收禮者的用藥史、詳讀外包裝說明,有些成分恐與藥品交互作用,過量會有不良反應,像是紅麴與降血脂藥物併用恐增肌肉疼痛、魚油與抗凝血藥物併用則增出血風險等。另外,開封後要記得拿掉塑膠紙、棉球或乾燥

  • 2023-12-05 16:50

    健康網》「魔芋爽」鹹到爆! 醫:每百克鈉含量破千毫克

    中國零食「魔芋爽」成學童間最夯點心,有國小老師便表示,他們因魔芋爽的添加物太多而禁止學生吃,沒想不到學生卻躲進廁所吃,令老師們憂心。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分析魔芋爽成分,表示該款零食是高度加工食品,超高脂,鈉含量更高到爆表,每100克就有破千毫克的鈉,鹹度堪比超商的鹹梅肉差不多等級,基本上肯定有夠鹹

  • 2023-12-02 18:19

    健康網》起司、小魚乾、豆腐都上榜! 防骨質疏鬆「高鈣」輕鬆吃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病,通常沒什麼明顯的症狀,也是大家常常忽略掉的疾病。但只要輕微跌倒、撞擊,就可能造成骨折,影響健康生活品質。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發文指出,高鈣質的食物如起司、吻仔魚、小魚乾、胚芽米、豆腐、莧菜、髮菜。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至少1200 mg;維

  • 2023-10-26 17:02

    流感升溫 雲林一高中生重症葉克膜救命

    流流感進入流行季,且全國併發重症案例較往年高,雲林縣衛生局指出,今年雲林縣通報流感併發重症有37例,其中有8人死亡,值得注意是重症中有1名高中生,經裝葉克膜救命平安出院,衛生局呼籲民眾不要輕忽流感,符合公費疫苗接種民眾踴躍到縣內合約醫療院所施打。

  • 2023-09-29 17:35

    健康網》食品減少添加物! 認準「潔淨標章」8大不添加

    不想吃進太多食品添加物嗎?對此,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只要認準「潔淨標章」買東西就可以!潔淨標章分3等級:潔淨、雙潔淨、100%無添加,3種等級都符合8大不添加、原料為非基因改造、農藥殘留符合法規的準則。程涵宇在臉書粉專「程涵宇營養師」分享,有潔淨標章的產品,表示生產過程中有減少添加物!源自英國,零售業

  • 2023-08-18 13:48

    網造謠「日本核廢水排進台灣做瓶裝水」 還模仿食藥署官網

    近日在臉書上流傳「日本核廢水排進台灣水庫,並稀釋製作瓶裝水及食品」的假訊息,還刻意製作成食藥署官方網站的背景顏色和格式,非常容易引發誤會;食品藥物管理署緊急澄清,這是假訊息、千萬不要再轉傳。網路上不時就出現假訊息、假圖片,很多還製作得以假亂真。近日又有1張「日本核廢水排進臺灣水庫並稀釋製作瓶裝水及食

  • 2023-07-17 13:40

    邊境檢出致癌物環氧乙烷53批不合格 導入AI揪「3高」食品

    好市多進口的「油漬摩佐羅拉乾酪」檢出台灣禁用致癌物「環氧乙烷」,引發外界關注。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目前進口食品邊境檢驗環氧乙烷累計53批不合格遭退運或銷毀,包含進口冰淇淋、泡麵辛香料等食品,已在邊境抽驗全面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抓取高風險、高違規、高關注產品,提高揪出「不合格」品項的命中

  • 2023-07-14 11:23

    WHO正式列「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物 1天勿喝超過9罐代糖飲料

    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機構今日(7/14)發布研究報告,正式將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第2B級可能致癌物」,但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每人每日允許攝取量不變,依WHO規定攝取量每公斤體重不得超過40毫克。

  • 2023-03-15 16:44

    食品、化粧品及藥物違規廣告誇大療效 新北市開出逾1億罰鍰創新高

    新北市衛生局統計,去年針對轄內食品、化粧品及藥物違規廣告,共開罰1551件、裁罰1億146萬餘元,創下新高記錄,內容以宣稱醫療效能及誇大不實為最大宗,又以食品類高居違規第一名,衛生局呼籲,凡廣告太神奇或宣稱療效,都應提高警覺,以避免上當受騙。

  • 2022-05-13 22:17

    健康網》怕留下「壞印象」! 研究:人會在陌生人面前選健康食物

    你跟不熟識的人在外吃東西,會不會因在意他人的眼光而選擇比較健康的食物?據外媒《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研究證實真的可能會如此,而原因就是許多人害怕被其他人在心中留下負面印象。這份研究來自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的貝葉斯商學院,研究總共對1000位民眾進行調查,結果證實了相同種族、大學或

  • 2022-03-18 15:45

    健康網》國外美食動動手指就到 食藥署:避購網觸法3關鍵

    因疫情影響全球旅遊,雖然出國不便,但想念國外美食,透過網購都有可出現在眼前,美食當前,食藥署提醒避開網購國外食品觸法的3個關鍵。1、數量、重量有限制●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含錠狀、膠囊狀食品)供個人自用,須價值在1000美元以下、重量在6公斤以內。

  • 2022-02-18 10:48

    健康網》食品添加防腐劑還能吃? 食藥署:合法添加都可安心

    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各式點心零食相伴,像是蜜餞、果乾、糕餅、豆干、肉乾等,然而這些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避免溫度、濕度等因素導致質變,經常會加入適量防腐劑來抑制微生物生長,並延長保存期限。食藥署對此分享食品中常見的防腐劑5大類,也提醒添加防腐劑是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只要使用符合法規的種類及用量,民眾皆可安心

  • 2022-01-01 17:56

    健康網》露營野炊要注意!防食品中毒5要

    近年來「露營」是許多人的假日休閒活動選擇,而在野外炊事要注意小心食物中毒,樂極生悲,食藥署在臉書專頁「食用玩家-食藥署」與食藥好文網發文提醒,防食品中毒的「5要」。●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 2021-07-11 13:51

    健康網》網購國外食品要注意! 食藥署:不能超過這個量

    隨著健身熱潮風靡全球,不少年輕人為了體態健美,常在做完重訓後,立馬喝下一杯乳清蛋白!這類高蛋白飲品,許多人會透過海外網購。食藥署提醒,若沒有留意相關規定,可能產生通關問題,甚至衍生食安疑慮。食藥署指出,當民眾自國外網購及攜入供個人自用的食品及相關產品,若價值在1000美元以下,且重量在6公斤以內者,

  • 2021-05-30 16:32

    健康網》食物放涼才進冰箱? 5大食物保存迷思大破解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第三級警戒,大家減少出門,許多民眾會囤放食物,甚至會將沒有吃完的食物留著,等到下次肚子餓時再吃,但這種行為會讓食物滋生細菌,有食物中毒的風險。營養師陳嫚羚就在臉書粉專「營養嫚嫚說-嫚嫚 營養師」分享了常見的食物保存的迷思,以及正確觀念。

  • 2020-11-21 11:39

    健康網》微波食品包裝可直接加熱? 注意材質才能吃得健康

    微波食品方便又美味,但微波食品的包裝容器可直接微波加熱嗎?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周志輝,分享微波食品加熱的訣竅。可微波塑膠容器多為PP材質周志輝表示,便利商店的微波鮮食通常已選用耐熱容器,民眾不必過於擔憂。而其他微波食品與塑膠容器,加熱前應注意標示,參考容器外包裝標

  • 2020-07-20 18:45

    謠言終結站》國外帶食品回台超過6公斤要罰?衛福部:自用免擔心

    近日有傳言指出,以後從國外帶食品超過6公斤會受罰。對此,衛福部表示,如果是民眾單純自用,不用擔心,未經查驗販售才會受罰,且目前草案仍在預告階段,自用量上限尚在廣徵意見中,在獲得社會共識前,衛福部不會貿然實施。衛福部也表示,此次預告草案目的,是為避免不法業者鑽漏洞,假借以個人自用名義,卻分多次攜帶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