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03 12:28

    花蓮強震》地牛翻身太猛烈! 醫:透析腎友勿拔針恐大失血

    葉立斌/核稿編輯花蓮外海今(3日)發生強震,全台有感。不少民眾感受到強烈搖晃,甚至發生遭墜落物砸傷、受困電梯事故。新泰綜合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佑丞提醒,透析患者遇地震的處置原則,其中提到,若地震規模較大,醫護人員決定停止透析時,應協助腎友完成避難動作,也不應亂拔針,否則恐有大失血風險。

  • 2024-03-19 17:09

    7歲男童曾打疫苗仍染流感 併發腦炎一度「語言錯亂」

    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10.7萬人次較前一週略升,但衛福部疾管署研判,疫情已過高原期,只是提醒重症風險仍存,新增重症最小的是北部7歲男童,曾打本季流感疫苗,卻仍併發腦炎,出現「語言錯亂」症狀,所幸症狀好轉已穩定,在普通病房治療中。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為10.7萬人次,較

  • 2024-02-23 17:38

    健康網》愛喝糖飲小心大腸癌! 研究:每天逾1杯風險增2.2倍

    沈莉馨/核稿編輯不論炎熱或寒冷,糖飲是許多民眾口渴時的第一選擇,但小心過量恐罹癌。彰濱秀傳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引述國外研究表示,每天攝取超過1杯含糖飲料(24盎司)與早發性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會增加2.2倍。而在13到18歲每天多增加攝取1份含糖飲料者,會增加32%早期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 2024-02-22 12:05

    35歲不沾菸酒生活又健康 超音波竟照出0.6公分胰臟腫瘤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名35歲男病患有胰臟癌家族史,平時不菸不酒、生活健康、沒有什麼症狀,但由於家中有家族史,擔心自己也有風險,而做胰臟內視鏡超音波篩檢,竟發現胰臟有一顆0.6公分腫瘤,進一步切片確斷是「胰臟神經內分泌瘤」。為何這麼年輕會有胰臟腫瘤?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臉書專頁「胰臟醫師 林

  • 2024-02-12 14:58

    健康網》別讓經濟艙症候群上身 緩解有方

    沈莉馨/核稿編輯出國旅行時難免會坐在狹小的飛機座椅上,時間一長很容易感到腳麻不舒服;又或是在家打牌時,很難定時起身跑廁所、喝水,或動一動。然沒有定時起身,可能會引發「深層靜脈血栓」,俗稱經濟艙症候群。其中包含肺栓塞,嚴重時可能會猝死。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又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血栓」(deep

  • 2024-02-12 06:39

    健康網》年節狂嗑零食! 營養師:改吃「它」降低慢性病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過年期間家人團聚,除圍爐吃大餐外,在茶餘飯後聊天配零食,更要小心過量增慢性病風險!營養師嫚嫚表示,多數零食主要由高碳水化合物所組成,而這也是引起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但若以堅果來取代,就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且它還是蛋白質、纖維、維生素E等豐富來源,甚至也可提供飽足感,減少飢餓

  • 2024-01-27 16:13

    健康網》攝護腺手術用「雷射」更精準! 醫:出血少恢復快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灣70歲以上男性有6成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泌尿科醫師王建勝指出,雷射攝護腺手術是近年新出現的技術,其優點能精確切割攝護腺組織,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降低出血風險,恢復更快,有效改善如頻尿、尿流量減弱等症狀。但任何手術都可能會有副作用與風險,決定手術前,記得先諮詢醫師的專業建議。

  • 2024-01-13 05:30

    女爆肥3年飆至114公斤 「多囊性卵巢」惹禍

    今年28歲的何小姐,從小身材就「肉肉的」,20歲開始體重卻像失控般狂飆,短短3年從70幾公斤飆升到114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42kg/m2,23歲時整整1年沒有月經,還被朋友笑是「肥豬」,讓她很受傷,求助減重特別門診,經診斷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縮胃手術)及調

  • 2024-01-09 15:06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大對象 55至64歲原住民今起開打

    衛福部疾管署今(9日)表示,1969年(含)以前出生的55至64歲原住民,即日起納入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實施對象,即日起提供1劑PPV23接種,符合資格者約7.7萬人,呼籲踴躍接種。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為避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風險

  • 2024-01-08 15:45

    7旬翁糖尿病傷口潰瘍引骨髓炎 高壓氧治療助改善

    70歲羅姓老翁有糖尿病史卻控制不好,日前右腳底出現一個潰瘍傷口,沒想到傷口越來越嚴重還化膿,前往診所就醫,醫師擔心持續惡化恐導致截肢,趕緊轉診到醫院骨科,檢查發現潰瘍已造成骨髓炎,但因糖尿病造成周邊血液循環不良,雖接受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醫師安排接受高壓氧治療,不但骨髓炎改善,傷口的範圍也顯著縮小,

  • 2024-01-03 16:59

    裝潢工疑吸有機溶劑亡 環毒中心教「這樣做」遠離風險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北市內湖區一處新建大樓密閉空間,昨(2日)晚間發生工安意外,2名工人被發現仰躺在工地臥榻置物櫃身亡,警方初步懷疑吸入大量有機溶劑中毒死亡,詳細事發原因仍待釐清。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表示,要降低甲苯危害風險,建議在通風良好處使用;不用時應關緊封口,避免揮發到空氣中;家中有甲苯等化學品

  • 2023-12-30 16:55

    健康網》老翁被海鮮刺大拇指當沒事 藥師:恐染「創傷弧菌」

    沈莉馨/核稿編輯「我只是被海鮮刺了大拇指而已,幹嘛開這麼多藥?」彰濱秀傳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分享在急診藥局遇到的個案,一名阿公在候藥時非常不耐煩,認為傷口不過是小事,不用大驚小怪。洪正憲強調,被海鮮刺到可能感染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如果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演變為嚴重的壞死

  • 2023-12-07 14:24

    藥局助攻!不僅揪出高血壓還有10%成功逆轉

    高血壓雖可控制,但初期不易察覺,往往讓患者處於危及生命的風險中,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高血壓學會、藥師公會全聯會合作,在藥局建立「血壓管理站」,推行「722」原則,3個月試辦共追蹤805位民眾血壓值,揪出135位高血壓個案,在藥師介入衛教後,有10%的人血壓恢復正常,成功逆轉高血壓,預計明年將擴大推廣。

  • 2023-12-06 11:56

    心肌梗塞年輕化!醫師籲改變生活習慣降低罹患風險

    心痛不要等!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易產生高度壓力,繁忙的工作模式更可能對心臟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醫師提醒民眾,隨著生活與飲食習慣改變,心肌梗塞逐漸年輕化,不再是只有高齡族才會發生的疾病。恩主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岳志表示,心肌梗塞是需要搶時間治療的危險疾病,發作前並非毫無症狀,但時常因症狀輕微或無直接相關而被

  • 2023-12-06 05:30

    女童腹痛 罕見畸胎瘤引發卵巢扭轉壞死

    1名9歲的小妹妹因強烈腹痛,由家長緊急送往急診室,詢問之下,父母表示孩子已腹痛1個星期了,原本以為可能是吃壞肚子或便秘,也有帶到鄰近診所看診、拿藥,回家後,症狀仍持續未得到改善,甚至這幾天還痛到無法坐著、站立,走路也只能彎著腰走,並且開始出現發燒、噁心、食慾不振等情況。

  • 2023-11-27 15:24

    年用近3千萬顆原發性高血壓用藥 食藥署要求修正肝功能禁忌

    衛福部食藥署今(27)日公布,年用量近3千萬顆、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含nebivolol成分藥品,因為藥品透過肝臟進行代謝,經參考國外作法,要求3家廠商於明年7月底前,將中文仿單對於肝臟疾病相關使用禁忌的敘述,更明確地修正為「嚴重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lass C)」,否則將廢止許可證。

  • 2023-11-19 17:50

    口健司長疑心梗逝》醫示警猝死率逐年上升 6日常習慣很致命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司長賴向華,於今(19日)凌晨睡夢中失去呼吸心跳,經送醫搶救不治,研判死因為急性心梗,享年56歲。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近年來,台灣猝死發生率趨勢逐年上升,其實「猝死」危機就藏於起居習慣中,包含未禦寒馬上起床、洗臉刷牙用冰水、脫衣光溜溜太久、忽略耳根及脖子、穿衣服層次錯誤及

  • 2023-11-11 17:34

    健康網》退化性關節炎跑步傷膝蓋? 醫:持續跑步反而有益

    擔心跑步容易傷膝蓋、壞關節?醫師吳易澄表示,目前研究指出,跑步不會惡化年長跑者(50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跑者,持續跑步反而是較安全、有益的,建議增加下肢的阻力訓練或考慮減少跑步頻率,讓膝蓋軟骨有足夠恢復的時間。慢跑不會增加風險 還可提升慢性病控制

  • 2023-11-11 13:45

    盼加速建立AI醫學倫理準則! 醫界跨界合作保障民眾權益

    人工智慧(AI)在醫療場域的發展,可望減輕醫事人員的工作量,並增加患者診斷或治療的精準性,但隱私權等問題廣受關注,台灣醫學會、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台灣臨床試驗聯盟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針對建立AI醫學倫理準則、運用AI完善台灣健康醫療、開放AI演算法典範等3大方向進行合作。

  • 2023-11-07 16:14

    新冠死亡率是流感5至10倍 醫:打好疫苗也可降84%長新冠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例數下降,但仍處於流行期,且尚未達到高峰,醫師提醒,COVID-19死亡率是流感的5至10倍,疫苗要打好打滿,還要打最新款,可降低感染、重症及長新冠風險。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本土COVID-19上週新增221例(併發症),較前一週247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