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20 18:18

    健康網》跑步、健身越練越痛? 醫教30秒檢測關節退化前兆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人為了健康而選擇跑步、健身等運動,卻發現膝蓋越練越痛?萬芳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建樺指出,跑步、重訓確實能保養關節,但若不當或過度運動,容易讓膝蓋受傷,因此藉此分享30秒快速檢視是否有關節退化前兆,包括:走路時膝蓋會疼痛、走路時膝蓋有聲音、走路走一走會突然軟腳、蹲/跪/上下樓膝蓋特別痛

  • 2024-01-31 19:53

    健康網》姿勢不良釀骨刺年輕化 醫揭4大成因

    羅碧/核稿編輯骨刺是脊椎退化的現象,其痛起來不只是腰痠背痛,甚至會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表示,年齡退化、姿勢不良、關節疾病、體重過重為長骨刺常見原兇。而不正確姿勢是骨刺年輕化的主因,建議別長時間低頭、彎腰、久坐久站。

  • 2024-01-09 18:49

    健康網》「這樣吃」預防關節退化! 營養師推抗發炎飲食

    羅碧/核稿編輯關節退化影響生活!營養師林雨薇建議,除了維持體重、運動外,飲食上,將「抗發炎飲食」取代「促發炎飲食」,如紅肉、內臟、鮮奶改成海魚、豆腐和豆乾、無糖杏仁奶;油炸、加工食品改成烤、水煮、蒸食品;全脂乳品改成發酵乳品、發酵豆製品;果汁改成鳳梨、木瓜、奇異果、蘋果醋;小麥麩質製品改吃全穀類、乾

  • 2023-12-05 17:23

    6旬婦熱愛園藝手長期受力 拇指基底關節炎爬上身

    60歲的秀珠活躍且熱愛園藝,擅長種美麗花朵和茂盛盆栽,近幾個月她的手部出現一些異常,每當拿起鉆孔機或鏟子時,拇指基部會劇烈疼痛,連在夜間也感到僵硬不適。這種疼痛讓她日常園藝工作變得困難,也難做其他熱愛活動,她到成大醫院骨科就醫,檢查後診斷為「手部(拇指)基底關節炎」。

  • 2023-11-28 22:33

    健康網》體重過重容易出現「非承重關節」退化! 醫揭2原因

    體重過重除了影響膝關節健康外,其實也會讓「非承重關節」退化!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提醒,受到異常發炎反應、脂肪細胞釋放促發炎細胞激素,讓體重過重的人關節承重較大外,在手指關節等非承重關節上的退化,也較一般人明顯,因此建議透過減重,來降低關節壓力。

  • 2023-10-29 05:30

    健康聚寶盆》預防惡化 退化性關節炎復健要趁早

    「媽媽的腳逐漸變形,而且她又說走路會痛、甚至有聽到喀喀聲,久坐後突然起身瞬間也會覺得疼痛。媽媽會不會是關節退化?得要動大刀啊?」門診時常聽到這種敘述。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年長者、女性、體重過重、關節曾發生過損傷及過度使用,將有較高機會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 2023-09-07 19:08

    健康網》練重訓肩膀卡卡還會叫 醫曝常見關節出聲原因

    一名平時有在練大重量肩推、臥推的男性,最近練到一半,發現右肩會卡卡的,且發出聲音,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檢查後,發現他的滑囊發炎、韌帶的部分有點增厚,聲音應與韌帶有關,卡卡是因為圓肩夾擠。並指出,常見關節發出聲響的原因有關節內小氣泡破掉、關節內組織摩擦、肌鍵或筋膜緊繃與其他軟組織摩擦碰撞。

  • 2023-08-25 05:30

    雙膝置換人工關節 7旬嬤登大雪山

    宜蘭縣72歲鄭女士熱愛戶外運動,去年膝蓋異常疼痛寸步難行,就醫發現膝關節嚴重退化,還長多顆結石,去年雙腳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一年康復,今年7月攀登大雪山圓夢。已當上阿嬤的鄭女士,維持游泳習慣多年,平均一週3到4次,去年疫情期間泳池關閉被迫暫停,走路時膝蓋疼痛,經常痛到睡不著,前往羅東博愛醫院求

  • 2023-08-24 10:26

    脂肪幹細胞攻克關節退化 8旬翁2週重獲好膝力

    8旬黃爺爺的關節因為年紀大自然退化,「一聽到要換人工關節、加上手術復健至少3個月,一再猶豫」5年間進行過藥物、玻尿酸、PRP等保守治療,雙膝疼痛還是持續,連走路、上下家中的樓梯都很困難。後來改到童綜合醫院接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2週後就感到膝關節的疼痛、腫脹,與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都獲得改善,現在已可

  • 2023-07-26 11:59

    7旬翁關節退化慘變O型腿 同時置換雙膝關節 避免長短腳

    高雄74歲老翁因雙膝關節嚴重退化變形成O型腿,導致膝蓋無法伸直、疼痛,連走路都痛苦難耐,因害怕開刀動手術,老翁多年來靠著玻尿酸注射及藥物治療,但效果有限,直到突發性嚴重疼痛才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在醫師建議下,一次手術同時置換雙膝關節,可避免分次手術的長短腳問題。

  • 2023-07-21 21:27

    健康網》櫃姐膝蓋痛軟腳 中醫內外雙管治療 久站也不怕

    45歲櫃姐半年前開始膝蓋痠痛脹緊,想說是長期久站沒運動,所以例假日就去爬山或是跑步,剛開始運動時下肢真的比較放鬆,但只要運動量一大,膝蓋周圍就會開始痛。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膝關節蹲到一定角度後就引發膝蓋外側疼痛,甚至嚴重到站起來時會突然軟腳,於是到馬光中醫診所治療,經醫師予以中藥及針灸,大幅改善症狀。

  • 2023-07-05 09:56

    21歲餐飲哥膝關節反覆腫脹 竟與僵直性脊椎炎有關

    有別於中老年人常有關節退化出問題,一名21歲從事餐飲業的李姓青年,左膝突然感覺不斷反覆腫脹,工作時膝蓋卡卡,就醫檢查發現膝關節腔內有積液,經抽取關節液及服藥後雖有改善卻常復發,經查,不僅與工作需長時間走動的勞損有關,加上他原本有僵直性脊椎炎病史,兩者加成之下,引發關節問題。

  • 2023-06-23 19:25

    健康網》婦騎車自摔手臂變「ㄑ」字 醫:人工關節被撞彎

    陳阿姨2、3年前曾更換過最新的反式人工肩關節,後續復健治療恢復到日常生活可以自理,還能偶爾出門運動。但有天因為騎車自摔,導致左手臂動彈不得,且外觀明顯變「ㄑ」字形,趕緊送急診。X光一照之下才發現,不只人工關節週邊的骨頭骨折,衝擊力之大連人工關節本身也被撞彎。因此轉診到大醫院,後續安排手術骨折復位固定

  • 2023-06-21 19:05

    健康網》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照護? 醫籲注意4大點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使關節疼痛、腫脹、僵直,甚至喪失功能。醫師表示,若不幸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日常應注意4點:運動時應注意運動量,適量就好;並合理安排工作和活動,適時休息;建議均衡飲食,並限制酒精攝取以減輕發炎反應;最後,應定期回診、按時服藥。

  • 2023-06-20 19:08

    健康網》阿嬤更易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吸菸也恐增加風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慢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將影響身體各關節。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長者,其主要影響因素為遺傳、免疫系統失調、環境、性別。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且吸菸、細菌或病毒感染、長期暴露於特定化學物質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 2023-06-11 05:30

    腳踝關節鏡微創手術 韌帶斷裂恢復快

    25歲陳先生因打籃球的時候腳踝翻轉扭傷,外側腳踝受傷後便感到腫脹疼痛,原本以為休息2-3天就可以恢復。但是4個月過後,外側腳踝依然感到疼痛,走路時也變得容易扭傷。經過核磁共振造影及理學檢查的結果發現,患者的腳踝外側韌帶斷裂。經過與病患討論,接受關節鏡微創韌帶修補手術。經過大約1小時的手術後,患者當天

  • 2023-05-09 17:00

    長時間久坐致膝、腰痛 治療師:臀肌可能失憶了

    1名82歲長輩有久坐的生活型態,長時間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站走時經常抱怨膝痛、腰痛,自己可緩慢小步走,治療師請長輩患者練習做躺姿抬臀,發現腳跟無法固定在床面使力抬臀;站姿時則請患者臀肌收縮,治療師完全無法感受到個案肌肉收縮,臀肌已嚴重失憶。什麼是「臀肌失憶症」呢?郭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王靜玉表示,人體久

  • 2023-05-03 11:47

    健康網》不打網球也會得「網球肘」 一分鐘自我判斷

    辛勤做家事,結果擰個毛巾,手卻疼痛不已。仁生復健科診所復健專科醫師陳渝仁指出,「網球肘」是指負責手腕伸展的肌腱受傷,就算不打網球,但長期重複用力不當,或過度使用造成組織勞損退化,也會造成網球肘。陳渝仁在臉書粉專「仁仁好醫師-復健專科 陳渝仁醫師」及個人網站發文指出,「網球肘」的正式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

  • 2023-04-20 05:30

    3D列印置換髖關節 女大生重拾跳舞人生

    髖關節退化不只會出現在銀髮族,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兒童,長大後會比同齡者更早出現退化情形,像是今年20歲、熱愛舞蹈的女大學生小呈,2、3年前開始出現髖關節疼痛,不僅沒辦法繼續跳舞,更常半夜痛醒,就醫檢查後發現是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髖關節早期磨損,台北榮總髖臼發育不良治療團隊以3D列印技術搭配微創全髖

  • 2023-03-14 09:28

    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增生治療恢復正常步態

    57歲邱女士住家沒有電梯,床鋪沒有床架而直接置於地板,加上她每天都需要上下樓梯,頻繁地蹲下、站起來或跪地,日前她覺得右腳膝蓋不穩定,不時有軟腳情形,初期以為是關節退化,直到疼痛加劇,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檢查,醫師發現她是過度使用膝蓋,導致後十字韌帶受損,透過增生療法PRP注射治療,3個月左右她已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