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3-20 17:10

    健康網》治療過動症必「藥」? 食藥署:學齡前應先考慮行為治療

    羅碧/核稿編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又經常被認為童年最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之一,盛行於學齡兒童,治療方式有行為與藥物兩種,對此,食藥署建議,6歲以下兒童(學齡前),行為治療應優先於藥品治療,而7歲以上孩童,則可考慮同時並用行為與藥物治療。

  • 2024-03-14 16:47

    保母虐童》別再有下個受虐兒 醫:這些傷是警訊

    1歲多幼童遭保母虐死的新聞令各界難過,而如何在第一時間辨識兒虐,更形重要。醫師解說,若是跌倒造成的傷勢多會在手肘、膝蓋與額頭;相反的,若是出現在頸、胸、背等一般情形很難受傷的地方,則需警覺。高雄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徐美欣表示,兒虐經常發生在小於一歲的幼童身上;或是過度調皮的兒童族群;實際上,自閉

  • 2024-03-08 11:49

    培養專注力、情緒管理 竹縣兒童騎獨輪車集訓開跑

    新竹縣兒童專注力與情緒管理訓練「獨輪車活動」日前開幕,參與活動的學生將每週在新社國小進行獨輪車集訓,希望學員藉此獲得成功的經驗,並類推到其他學習情境,也能從中交到朋友,一起成為獨輪車高手。縣府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新竹縣的獨輪車訓練從109學年度開辦到今年,已邁入第6屆,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洪聰敏教授帶領

  • 2024-01-21 11:51

    小孩常扭身體、跑來跑去、愛插嘴、搶答?恐是過動症

    「老師建議帶來看診,說他上課都在發呆,不然就在玩橡皮擦,不專心」!台東馬偕醫院第一位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莫嘉敏醫師,自去年11月份來台東服務,就有許多家長帶著小孩來求診,不乏此類症狀,尋求改善。根據衛福部流行病學的統計,台灣約有7%的孩子有過動症,而莫嘉敏醫師來台東幾個月的觀察,台東地區患有過動症的孩

  • 2024-01-07 21:32

    健康網》異位性皮膚炎恐增「過動症」機率 醫授3招照護

    劉力仁/核稿編輯秋冬時節是過敏兒的好發時間,對此,禾馨小兒遺傳內分泌醫師陳菁兒表示,過敏也會影響孩子成長,如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孩子睡不安穩,若不重視,發炎物質會不斷累積,除了增加未來其他過敏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機率,他建議,可藉避免過敏原、日常保養

  • 2023-11-20 21:07

    健康網》當憂鬱治療無效! 心理師點「成人ADHD」4特徵

    「患有ADHD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有過動特質嗎?」對此,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指出,ADHD孩子的確約有5-6成,長大後持續出現成人過動症,不過,症狀會經過社會化,內化成不耐煩、難以集中注意力、易怒、焦慮等心理症狀。臨床上容易被判斷成憂鬱傾向,常見4特徵包含容易情緒化、組織力偏低、缺乏耐心、無

  • 2023-11-18 12:10

    過動症不是故意調皮 官方籲「5心5愛」來關懷

    嘉義縣衛生局今天結合梅山鄉社區複合式健康篩檢,舉辦今年「合嘉5心不過動,5愛關懷顧健康」宣導,呼籲民眾以「全心、開心、真心、用心、正心」及「愛同心、愛關懷、愛互動、愛擁抱、愛了解」,關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促進心理健康。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說,現代父母生活忙碌,經常使用3C產品安撫幼兒,大量的聲

  • 2023-10-25 21:05

    健康網》打電動很專心也可能是ADHD 心理師:安靜不吵鬧易被忽略

    被稱為「過動症」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其表現型不只有蹦蹦跳跳,也可能是很安靜、愛發呆,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指出,這些安靜的ADHD孩子,因上課無法專心、學習與交際受到影響,容易被老師或家長認為是「故意」做不好,長期下來,在學校累積了許多責罵,反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感到憂慮與

  • 2023-10-17 09:49

    這職業在台灣極少數 全台僅10家醫院有音樂治療師

    他們不是醫師,卻一樣用專業治療病患,音樂治療師可用音樂療法協助病患恢復失能語言及肢體障礙,也用音樂減輕癌末病人的疼痛,目前全台也僅10家醫院設有音樂治療師。高雄長庚醫院有1首安寧病房之歌叫「愛會找到你」,這是音樂治療師李蕙如從1名33歲癌末父親寫給4歲女兒的未來信及繪本故事而寫的歌,她進入高雄長庚醫

  • 2023-07-17 21:43

    健康網》過動兒不易交友 心理師授「4方法」幫孩子一把

    對於一些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來說,交朋友常是一件有點吃力的事情。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表示,要幫助孩子發展社交技能,家長可以採取4方法,包含理直氣和地解釋適當行為、適當給予讚揚、鼓勵孩子建立個別友誼、控制孩子遊戲互動的時間。蔡百祥在臉書粉專「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一些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2023-07-17 12:32

    高齡產婦成長1.7倍 國健署:把握「產前遺傳診斷檢查」補助最高8500元

    國人晚婚晚育現象日益普遍,根據內政部2022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4歲,其中35歲以上者達32%,是10年前的1.7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17日)提醒,隨著生育年齡漸長,準媽媽們的孕程及生產風險也都會增加,呼籲年齡超過34歲的孕媽咪應定期產檢,並可依醫師建議接受產前遺傳診

  • 2023-07-08 07:31

    健康網》想提升兒童全方位能力? 營養師:地中海飲食幫補腦!

    孩子飲食怎麼吃更營養、更聰明?營養師蘇妍臣在臉書專頁「蘇妍臣營養師-侗食」發文,兒童依循地中海飲食,對於情緒、社交更能、工作記憶都有好處,改善未來智力發展、降低過動機率,飲食上全穀雜糧、蔬菜水果、蛋/奶/堅果/橄欖油應每天吃,白肉/海鮮應每週吃;紅肉及糖果零食應每月吃或少吃。

  • 2023-06-24 15:19

    健康網》宜蘭補習班餵聰明藥 藥師:健康者長期使用可能嗜睡

    日前宜蘭縣某補習班,疑未經醫師處方就擅自讓學童服用俗稱「聰明藥」的利他能,消息傳出引發家長恐慌。彰濱秀傳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表示,利他能主要治療過動症,若健康人士長期使用,可能出現幻覺或過度嗜睡等現象。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和專注力,最好還是透過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 2023-06-21 16:57

    坊間稱「利他能」是聰明藥? 醫師:誇大有誤解

    宜蘭縣某補習班擅給學生第三級管制藥品利他能,引起爭議;孩子告訴家長,老師給他吃聰明藥,大人拿藥去問醫師才知嚴重性。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趙又麟說,坊間稱聰明藥能讓成績突飛猛進,其實是誤解,沒有那麼神奇。有家長表示,老師告訴孩子「這是健康藥,吃了會變聰明」,孩子不懂,就聽老師的話,後來還把

  • 2023-02-26 05:30

    神經生理回饋 改善過動症專注力不足

    1名國中2年級的學生,因為注意力缺失症而使用藥物治療,在藥物的協助下,專注力有明顯改善,但藥效過後,專注力仍有困難。在醫師建議下,他接受神經回饋訓練,經過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在學習時較能保持專心,分心恍神頻率較為下降。家長也發現孩子對於指令接受較能立即反應,在藥效過後,專注力的落差也減少。

  • 2023-02-10 15:41

    健康網》從《海底總動員》多莉認識ADHD! 專家揭3大症狀

    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中的多莉總是游個不停,還經常打斷、干擾別人,且很難安靜參與活動。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心理師余佳容表示,多莉的特質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類似,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對生活秩序較不在意。余佳容在臉書粉專「芬妮愛禪繞§余佳容心理師」發文,以《海底總動員》裡多莉的特質,介紹

  • 2023-01-04 16:00

    健康網》當兒童情緒失調發怒怎麼辦? 諮商師教處理方法

    「你們都這樣,我不要上課了…。我再也不要跟…當朋友了。」小翔生氣地講完馬上起身離開了教室,躲在看不到的角落哭泣,說甚麼也不要回到教室上課。有情緒失調的兒童,在團體或課程中,時常會出現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ODD(對立性反抗疾患)類似的狀況,包括分心、打岔,或者反抗師長等情況;只是情緒失調的

  • 2022-11-07 22:05

    健康網》工作老出錯恐是成人過動 專家:因環境變複雜才發現

    在工作上不擅長多工處理、容易粗心大意、搭錯車、總是沒有辦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可能都是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所造成的。昭和大學教授岸波明表示,長大後才發現ADHD的人,年約3-4%,且人數逐年增加,可

  • 2022-10-21 14:52

    健康網》孩子注意力不足怎麼辦? 營養師授飲食5招助改善

    孩子上課專注力不足、讀書還總是邊寫邊玩,好擔心是罹患注意力不足的過動症;對此,營養師表示,專注力表現有可能是受飲食所影響,並傳授5招飲食小技巧及菜單,如早餐多吃高蛋白食物、補充Omega-3食物、吃富含鎂的蔬菜等,幫助孩子找回專注力。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指出,根據國

  • 2022-08-26 16:26

    腦波可控制骨骼機器人復健下肢 亞灣新創展秀未來醫療科技

    「2022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創新X新創大南方展」今、明2天在高雄展覽館登場,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青年局共同打造「高雄青創館」,大秀最新醫療科技創新技術,像是毛小孩能接受幹細胞治療、智慧型手錶可診斷兒童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症,以及腦波可控制骨骼機器人訓練下肢復健,走出實驗室讓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