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3-11-27 21:15

    健康網》好友發負面動態別輕忽! 衛福部籲4方法及時救援

    當好友在網路上發表負面言論,可能暗藏輕生警訊與求助訊息!衛生福利部分享,大眾對於自殺者常有錯誤迷思,像是在網路上發表負面言論,只是想引起注意;外表看起來沒事就是走出來了等等;提醒民眾,若看到親友在網路發布負面、自殺訊息時,應主動破解迷思,做到主動關心、陪伴傾聽、同理看待,以及提供對方能獲得即時支持的

  • 2023-10-21 17:16

    健康網》想殺的是痛苦不是自己 心理師:接受痛苦 重新定義生活

    Dove是一位有多次自殺經驗的個案,病例資料寫到有重鬱症、具有強烈自殺意念,因為家庭環境重男輕女,長期遭父親斥責、貶抑、打擊興趣及自信,也多次傷害自己。心理師張榮斌表示,患者其實想殺的是痛苦不是自己,他曾經跟很多自殺過的個案談論過,可以持續來會談的共同點是:打從心底接納自己的痛苦,而且相信自己正在好

  • 2023-09-05 05:30

    1問2應3轉介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最近接連出現高社經地位的人士自殺情形,雖無法釐清實際情況,然以筆者在精神科執業的臨床經驗,不乏有明星高中學生、頂大學生、醫師、工程師、律師、知名企業高階主管等所謂「人生勝利組」出現難以度過當下人生情境,並嚴重影響其執行其學業或工作功能,因而至精神科就診尋求醫療協助。

  • 2023-08-28 05:30

    治療憂鬱症 打破3迷思

    憂鬱症是現代常見的疾病,但社會大眾對憂鬱症仍存有部分迷思,進而阻礙患者接受適當的治療與介入。●正解:其實憂鬱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並非以單一因子便可以全面解釋,性格、環境、家族遺傳等,都可以是原因。憂鬱症需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方能痊癒,病情嚴重時,患者會出現動作遲緩、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等症狀。

  • 2023-08-12 05:30

    自殺成全球公衛議題》珍愛生命 你我都是守門人

    近期的網路以及社群媒體都充斥著一堆負面的新聞,常常令民眾看完之後增添不少恐慌的情緒,加上新冠疫情升溫使得民眾在生活、學習或工作都產生重大變化,除了生活型態的轉變讓許多人一時難以適應,如果長期接受帶有負面情緒的訊息,更容易累積對於心理的負擔。

  • 2023-07-28 05:30

    男人身後的哀愁 需家人同理關懷

    50歲游先生在精神科就診已經接近20年了。近期他感覺到非常的沮喪,因為生病而離開了科技業副總的工作,而家裡的孩子長大了,紛紛到外地去念書,因為工作錯過陪伴他們成長的時光,所以即使假日回家,他們也多待在自己的房間。平常家裡只剩夫妻倆人,太太開始外出兼差,自己整天待在家裡,也已經很久一段時間沒和朋友連絡

  • 2023-07-12 05:30

    李玟離世 身體病痛者身心健康引人關注

    報載李玟於今年2月揭露長期均只使用右腳完成各項高難度舞蹈動作。然而,她表示,身體狀態越來越差,只有在跳舞中才不會感到疼痛,希望歌迷繼續支持她,她會早日回歸。不幸是,歌迷等不到李玟再次克服身體病痛為大家帶來美好表演。李玟的離世提醒我們,嚴重肢體障礙失能者的身心健康問題。

  • 2023-07-08 05:30

    名人輕生效應恐模仿 醫:「放下手機」去散步

    天后歌手李玟因憂鬱症離世,震驚華人演藝圈,也讓不少民眾難過不捨。相關新聞訊息恐加深憂鬱症患者的焦慮或不安,醫師呼籲有情緒問題的民眾近期可適時遠離手機或電視,勿過度關注相關消息或新聞,若患者突然有計畫地安排事務,甚至送走心愛的物品,也是警訊之一,親友要多注意。

  • 2023-07-06 15:57

    李玟離世》心理師自曝也曾崩潰 教憂鬱症自我評估

    李玟昨(5日)驚傳因憂鬱症輕生離世,享年48歲,震驚各界。對此,諮商心理師張宇傑表示,自殺有4大警訊,包含:感覺、行動/事件、改變及惡兆,若身邊親友或自己出現焦躁不安、攻擊、濫用藥物/酒精,或撰寫有關死亡的情節,應特別留意。而面對憂鬱症患者,可透過一問二應三轉介來給予協助。此外,他更強調,憂鬱發病時

  • 2023-06-21 14:18

    自殺曾為新北市10大死因 黃淑君倡議「心理假」 加強心輔政策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心理壓力需要調適空間,新北市議員黃淑君倡議「心理假」,並呼籲市府加強心輔政策、積極拓點心理衛生中心,並針對脆弱家庭優先提供協助及補助。她認為新北市現階段僅有兩處心衛中心,供不應求。衛生局回應,於2025年前將成立7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目前按規劃進行中。

  • 2023-06-12 13:42

    年輕生命消逝 心健司揭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攀升」3大原因

    衛福部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雖未在十大死因之列,但去年有3787人自殺死亡,較前一年增加202人,增幅達5.6%,排列國人死因第12名。值得關注的是,15至24歲與65歲以上族群,自殺死亡率回升至疫情前水準,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分析,網路使用、家庭因素及精神共病,是青少年自殺增加的3

  • 2023-06-06 05:30

    一了百了沒煩惱? 擺脫「想不開」的迷思

    阿昇是一名大學生,一個暑假過後,女朋友因為移情別戀跟他提分手。阿昇大受打擊、情緒低落,出現尋死的念頭。阿昇家人帶阿昇前往精神科就診,想了解怎麼幫助阿昇。剛好病房有自殺相關的精神衛教講座,職能治療師便邀請阿昇的媽媽前去聆聽。治療師說想自殺的人共通的特質是同樣感受到悲傷、痛苦、否定自我生存的價值。雖然罹

  • 2023-04-25 12:04

    朱銘辭世》中高齡憂鬱症自殺危機 醫提4方法預防

    國寶級藝術家朱銘疑久病厭世,22日於家中輕生,享壽85歲,震驚各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中高齡者如果長期有慢性病,但一直處於負面情緒,甚至選擇提早結束生命,對社會和家庭,是非常巨大的損失;其實運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社會支持及定期評估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協助處理中高齡者憂鬱症,降低自殺風險。

  • 2023-04-12 17:09

    王高成墜樓》腦病變失智能 9大類症狀一次看

    62歲淡江大學前副校長、戰略所教授王高成,今(12日)驚傳在校內從12樓墜樓身亡。校方證實他留有遺書,表示因腦部病變,智能已失,無法進行教學、研究。何謂腦病變?醫師指出,腦病變有9大類,症狀常見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硬、視力、言語障礙、癲癇、平衡困難及手腳麻木、意識混亂等,嚴重會危及生命。

  • 2023-02-23 05:30

    情緒調解有技巧 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

    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幾年間年齡15-24歲的族群與其他年齡層相比,自殺率快速上升。表示台灣社會需對於青少年精神健康投入更多關注,以預防及介入避免憾事再度發生。青少年時期,生理變化快速、受荷爾蒙影響,情緒的波動也較大。青少年主要的角色為學生,主要壓力源除了課業外,還有交友、及異性相處方面帶來的壓力

  • 2022-12-01 15:42

    健康網》別以為孩子只是叛逆 專家示警:這些表現恐是憂鬱症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期間,憂鬱症及焦慮症罹患人數比例上升,包括兒童和青少年在內,醫師臨床上也發現校園內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愈來愈多;專家提醒,青少年的憂鬱症常被誤以為是叛逆,但孩子若出現胃口不好、凡事提不起勁、失眠、甚至不想出門、增加許多負面思考等,恐是罹患憂鬱症,勿輕忽。

  • 2022-11-17 20:49

    健康網》防範孩子想不開 醫:篩查「自殺衝動」及消除孤獨

    據衛福部統計,全國年齡分層自殺死亡人數及自殺粗死亡率統計顯示,近5年的青少年自殺粗死亡率有逐年攀升現象。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自殺預防的基石是篩查「自殺衝動」,而首要課題就是克服個案的孤獨感。及早和及時的心理健康干預具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並須予以更多支持。

  • 2022-10-17 05:30

    網路霸凌無所不在 助長青少年想不開

    日前報載英國14歲少女自殺身亡,法院判決認為這名罹患憂鬱症少女的自殺,與社群媒體推送的大量負面貼文有「直接關係」。同時間,台灣國健署調查報告,25%國高中生曾認真考慮輕生。地球兩端的訊息,提醒我們需更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青春期是第二個大腦生長發育的高峰,主宰情緒的邊緣系統先成熟、主宰計畫,判斷的前額

  • 2022-10-13 17:16

    苗縣青少年自殺通報數居高不下 徐耀昌籲各界攜手防範

    依衛福部統計,苗栗縣10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通報人口居高不下,苗栗縣政府今天舉辦「守護生命、讓愛延續」心理健康月暨自殺防治記者會,由縣長徐耀昌帶領各局處、學校、醫療院所及民間團體,共同攜手防範自殺,並響應自殺防治守門人「一問、二應、三轉介」步驟,降低縣內自殺個案發生及死亡率。

  • 2022-09-08 18:43

    健康網》孤獨感會惡化身心健康 醫授3招找回幸福感

    年長者常容易感到孤獨,醫師提醒,孤獨會導致血壓升高,引發心血管疾病造成失眠、生活品質及認知變差,也會使孤獨感變得更嚴重,因此建應多外出運動曬太陽、加強認知功能訓練,以及多參與活動等3方法重新找回幸福感。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身旁親友陸續過世,社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