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3-03-15 05:30

    青少年出現幻聽幻覺 不一定是思覺失調症

    17歲的高中生小雅(化名),在學校時會恐慌、喘不過氣來,常覺得同學會在背後討論她的事情,甚至有時會聽到別人在取笑她的聲音,導致憂鬱、焦慮,甚至出現自殘行為,因此常常拒學。原本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初期,但是吃了抗精神病藥物對藥物副作用很敏感,且憂鬱與自殘行為並沒有顯著改善,經近紅外光光譜儀(fNIRS)

  • 2022-05-02 18:28

    健康網》研究:自殘後情緒獲得釋放 找到其他紓壓管道很重要

    據調查,全世界的年輕人中約有17%嘗試過自殘,外媒《The Conversation》報導一項研究發現,年輕人利用自殘解決心理壓力,是因為他們進行這些行為後感到「心裡好一些」所以重覆自殘行為。因此需要幫助青少年找到其它良好的紓壓管道,並且提供人際網絡的情感支持與關心,才能減少青少年自殘的行為。

  • 2020-10-05 05:30

    青少年自我傷害 多傾聽、轉移注意力

    小君考上理想的高中,但就讀後發現跟想像中不一樣。有很多考試和作業,且同學們的關係沒有表面上那麼融洽;大家會說自己沒念書,但實際上都熬夜苦讀。小君常常感到煩躁,但小君從小只知道念書,不知如何宣洩情緒,情緒常滿到半夜睡不著。有一次,小君看到血從傷口流出時,以及去按壓傷口後產生的疼痛感,都讓情緒感到緩解。

  • 2020-09-22 15:21

    健康網》武肺讓南韓年輕女性壓力更大 自殺死亡人數上升7%

    南韓人民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期間,不僅收入下降、對工作的擔憂加劇、還有不知道何時能解除的社交距離限制,全國似乎正陷入心理健康的危機當中。據《德國之聲》報導,南韓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自殘的人數就比去年同期猛增了近36%,憂鬱症的治療記錄則達到595,724人,比

  • 2020-02-18 05:30

    孩子過度上網 冷靜溝通勿貼標籤

    台北市衛生單位統計指出,18歲以下族群之自殺通報資料抽樣分析顯示,約有5%至10%自殺原因與「手機」有關,青少年常因家長關閉網路、沒收手機,引發親子衝突,最後產生自我傷害的行為與輕生想法。心理師建議為人父母者,可先冷靜下來再與孩子溝通,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網路成癮」或「宅男宅女」的標籤。

  • 2018-07-21 06:00

    有話好說 自殘無法解決問題

    暑假過後就要升高三的小樺(化名)被家人送來急診,他的左手腕切割傷,血流不止,當時小樺臉色蒼白,淡定不發一語,而家長則是一臉愁容、驚嚇焦急,不停的對醫師說:請一定要復原手部功能,拜託拜託!問明受傷原因,家長說:小樺就要升高三了,暑假以來看他讀書不是很積極,稍微大聲多唸了幾句,叫他不要整天晃來晃去,沒想

  • 2018-06-06 15:46

    新鮮人狂被問「工作找到沒?」 醫師:自殘患者增2成

    時序已入六月,畢業季也將到來,不少社會新鮮人即將投入職場,而在工作不好找、又被親朋好友狂問的情況下,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就表示,焦慮症合併非自殺性的自傷精神疾患,畢業季會增加2成,「且通常都會有自殘的行為」。據《蘋果日報》報導,楊聰財表示,一名曾在國中就學時有自殘行為的22歲黃姓女大生